针对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张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针对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张樱

张樱

张樱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

摘要:水工环地质就是环境地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总称。矿区勘察与普查都必须要进行水工环地质操作,对分析矿床是否满足开采条件有重要作用。因此,科学利用矿区及分析评测矿区,要保证水工环地质操作有足够的精确性。并且,妥善处理矿区安全施工、预防地质灾害也离不开水工环地质操作的配合。这篇文章主要对水工环地质概念、包含内容、现状及矿区水工环地质勘察做了详细探究,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参考条件。

关键词: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

前言

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少不了能源的积极支持,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随之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扩大,对于比重大的当属水资源和地质能源。矿区实施水工环地质操作,可以对矿区周边地质环境、自然生态和气候要素展开深入考察,对能源的开采利用也很关键。确保矿区水工环地质的科学精确性,对矿区综合评测有重要作用,另外还对矿床的开发利用产生直接影响。所以矿区在地质勘探期间,也要足够重视矿区水工环地质分析。

一、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概述

1.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涵义

水工环地质工作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这些年来,全球社会经济环境改变了以往的开发利用为主的模式,而兴起了可持续发展的的模式。全球经济、环境、资源逐渐顺着可持续发展步伐迈进,很多国家都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制度要求和部署计划,掌握新的方向,以及相关的水工环地质涉及的内容、模式、技术方法等要素环节,也在逐渐产生着变化。水工环地质工作一体化逐渐成为发展新方向。以往,全球范围内的水工环地质,都是讲资源摸底考察作为主旨,然而当前,水工环地质则是秉承推动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为主要思想,为了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为核心。当前的水工环工作愈加重视资源、社会、经济的统一发展,更关注资源信息分析、灾害预防等环节。

水文特征、工程发展、生态环境这三者地质界线不再清晰,水工环一体化逐渐成为新的方向。水工环地质涉及的范围内容不断扩大,信息量逐渐丰富,优势特征逐渐发挥多元化效果。环境地质勘测的作用愈加明显,在国际范围内地质领域受到了较多关注,为推动环境地质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条件。

2.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

矿区水工环地质各流程要素,要结合矿区勘察环节和矿床种类的差异,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和其他勘查准则制度的明确要求,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全面贯彻落实,进行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其中包括地区和矿区水工环地质测绘、静止水位勘测、抽水分析、钻孔简易水文地质监测、钻孔水文地质数据编制、坑道水文信息的编制、水源的长期观测、取样研究等。

二、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

如今,我国逐渐将矿区水工环地质项目提上日程,归到矿区管理的主要阶段之一,需要国家有关机构及企业,能够科学规范的借助科技与机械设施,利用创新思维对矿区水工环地质进行科学评价、地质特征分析及整体评测等方式来全面强化矿企地质环境检测水平、矿区地质监测预警水平及矿区附近环境地质监测水平等,从而确保矿区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及科学采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在国家的监管下,我国相关机构及企业都意识到矿区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利用自身的分析成果及当前国家的科研成果,不断建立健全矿区水工环地质体系,其中,国家地质环境监测院发挥作用最为显著,既全面进行了地下水监测与整体分析,积极组织建设了国家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点,并明确指出省级单位也要完成相应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点,对水文地质监测技术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在此前提下,对全国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做了深入的考察分析并分类等级,及时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中心机构,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前提基础。

三、矿区水工环地质测绘工作的分析

1.水文地质调查

水文特征是呈现水工环地质的关键要素之一,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期间,要明确考察斜坡水流特征:若是很多泉水从断层出现,就要足够重视,或许有潜在的安全问题。并且要对周边水质做好水质监测,涉及水层深埋、涌水量、水流方向等,确定是否是平时的地表径流水体,作为水文地质调查的参考。

(1)调查泉水。对泉水分布的状况、内部构造、岩性特征、底层等地质环境与地貌布局位置有深入调查,及其他的例如悬浮物、气味颜色、透明度等水质特征、实际流量、补给源头、成因类型、动态观测状况、水温等考察工作。泉水取样要确定代表性强的进行放射、污染与细菌分析。

调查老窿。对地层状态、产状、结构与岩性等地质环境与地貌布局分析,并且,老窟的水温变化、水质特征、出水量、断面状态、岩性与层位的分析、长度等做考察分析。取样要选择普遍性,而不能选择特殊性,缺乏代表性,就无法得出正确结果。

(3)调查地表水位。一般有溪沟、河流地质环境分布、地貌特征、水质分布、流量、水温变化、水温状况、和地下水分布情况等动态考察。湖泊、水塘的地质特征、地貌位置分析及地下水的相关特征等动态勘察。取样要确定代表性强的进行放射、污染与细菌分析。

2.调查工程地质

地形地貌是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素,大多情况我们可以就通过观察山体地形特征。我们要进行综合的地质勘查以及测绘,对于地层内部构造,实施综合分析探讨;并且,对于断裂的构造、岩性以及地貌、水文特征的具体情况、实际的地质特点以及地震因素和人为活动等原因,进行全面分析论证。

对岩土区域地质情况的常规要素进行认知和预测,是这期间地质勘察环节的关键任务,通过普查和勘测的措施,掌握该地区工程地质的变化特点,接着研究科学实用的地质的勘察措施,它们相辅相成,彼此承载,一致发挥功效,特别是在勘察期间,要同步操作。在当地勘察下,若是区域中存在足够多的施工资源要对其开发时,就要马上进行地质勘察分析,及时配置地质因素的动态观测设备,明确相关地质情况的变化数据。施工方要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施工场地及附近环境全面勘测,确保能掌握科学、明确、具体的和施工相关的文件资料,为建筑施工、桩基施工带来参考条件。对施工现场的勘测,要勘测附近建筑、结构特征、布局等,还要了解其地形特征、地质条件、地貌情况、施工环节、施工环境等。

3.调查环境地质

(1)考察区域稳定性。完成好矿区周边区域的历史地震信息的收集工作,把握好新构造活动调查,对存在活运性断裂深入勘察分析。

(2)考察不良地质与灾害。要考察的内容包括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貌因素。构造因素、底层岩性、规模类型、布局范围、发展方向、现状形态及形成时间等;考察人工边坡与斜坡的均衡性、变形破坏;考察不良重构分布领域、地裂缝、发展方向、现状形态、起因等。

(3)考察地质环境污染。对相关的地下水及其他资源的污染值完成好收集工作,对当地地质原生环境进行考察,对地下与地表水质因人类行为导致的污染情况,完成好污染物质成分、污染情况、污染源、分布区间、形成因素进行考察,对放射性污染类别进行深入考察。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矿区开采施工管理,既要保证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还要尽可能的减小对生态资源的破坏,这两点,都是在满足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高效率的前提下才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张益飞.山东省济宁煤田某矿区水文地质调查[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12).

[2]董建才.水工环事务对矿区建设的影响[J].地球,2013(3).

[3]刘传宗,赵杰.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