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韩丹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孝感市432100)

摘要: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涵盖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国际商务、法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而随着物流行业发展迅猛和物流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需要多元化、复合型物流人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当今物流行业所需技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对《国际货运代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涵盖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国际商务、法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而随着物流行业发展迅猛和物流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需要多元化、复合型物流人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当今物流行业所需技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对《国际货运代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概况

国际货运代理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环节多,产业链条长,行业规模大。为了适应新时期对国际货运代理人才培养的需要,本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各项业务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以“够用为度”,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形成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技能新模式。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一般货代企业普通货物海运的作业全过程,详细了解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实施流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国际海运货物的流转过程,并能准确完成每一环的操作。同时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考取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为其将来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及进出口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繁杂难懂,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且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难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总体来说,本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部分过时,不能满足未来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际货运代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在物流企业中大部分教学内容能够满足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物流技术也推陈出新,但是课程内容出现部分过时落后的现象,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物流行业对高技能素质人才的需要。

2.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学生主动性不高

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教师和学生课堂互动性不高,而且学生无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主动性较差。此外,传统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内容较少,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较差。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对于学生来说,《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内容繁杂难懂,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受实践教学经费和场地的限制,《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实践教学通常是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或在校内机房完成一些简单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很难得到充分的锻炼。此外,在实践教学时,部分指导教师缺乏一线物流企业工作经验,无法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薄弱,无法达到预期设定目标。

4.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单一,不利于多元化培养学生

目前《国际货运代理》考核方式采用传统考核方式,也就是以笔试考核为主,侧重对理论知识点的考核,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且传统考试方式中虽然包含了平时考勤和作业成绩,但是由于其缺少阶段性考核,容易出现学生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知识的情况,再加上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仅靠期末考试前突击,临时抱佛脚来复习,这样就很难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学习到知识点,难以展现真正的教学效果。

三、《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对《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做如下教学改革。

1.依据岗位要求,调整更新教学内容

紧跟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课程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和岗位需求。

在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下,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课序,选取各主要岗位的典型业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工作情况为背景,按实际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设计学习模块,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立足于培养学生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

2.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根据高职学生接受知识方式的转变,引入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利用云课堂等教学平台,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课前,教师将录制好的微课、相关课程资料、自测题等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相关知识要点,并完成自测题。教师通过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找出易错点,调整教学重难点,在授课中对学生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同时,还可以设置相关任务和情景,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共建物流实训室,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需求。同时,将通过企业实践项目运营和自主创业,将职业素养能力培养纳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4.完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在考核方式上就不能再以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应该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将考核分阶段地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参与活跃程度、课堂表现情况、任务展示讲解表现、线上平台作业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参考标准,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四、总结

为了更好地提高《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物流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针对《国际货运代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作者简介:韩丹(1982.0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物流管理、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