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家养老模式下智慧社区环境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基于居家养老模式下智慧社区环境建设研究

周骏秀李晓红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过快的问题,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居家养老模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最主要且最适合的一种方式,但基础的家庭社区正在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社区的建设也越来越普遍。本文针对养老地产中智慧社区环境建设展开研究,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为老年人寻求一种舒适、舒心、放心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智慧社区;环境建设;居家养老模式

引言

当今社会,老年人口占据社会总人口的重大百分比,中国悄然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大数据的验证,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数量多、未富先老的特点愈渐突出,由于现代家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一对家庭赡养四位老人,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简化,导致家庭养老能力弱化,使得家庭生活的压力剧增,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进一步加剧了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比例。由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等社会机构所组成的机构养老模式在近几年来被老人所抛弃,由于服务水平低、看护人员非专业以及居住环境差等问题被曝光以后,机构养老的模式在社会养老模式中的地位每况愈下。应运而生的是养老地产的开发,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向往,同时也解决了在机构养老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加之以“互联网+”时代背景的熏陶下,把居家养老模式智能化,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多方位组合,探索出能专门为老年人居住的智慧环境,使其在晚年生活中享受智能化时代带给人类的一种福利性生活方式。

1.智慧社区和居家养老

社区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元素,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小型机构,在一定范围内,社区可以称之为居民、住宅、服务机构的组合。智慧社区宏观上来源于智慧城市中的智能建筑,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与时俱进的智能建筑正以最快的速度冲击着传统建筑,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智能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快。智慧社区就是在智能建筑的基本含义中扩展和延伸出来的,它通过对社区建筑的几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内在之间的联系)的优化考虑,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环境。[1]智慧社区智慧化开发在养老地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新形势的养老社区正逐渐深入人心。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是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现代科技技术,通过对涉老信息进行自动检测、传递、处理及存储,将老年人与服务提供者、监护人(子女或家人)及政府联系起来,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2]配以现代化智能家居的灵活运用和社区环境的营造,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利,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与社会参与感。但目前的智慧社区环境建设尚未完善,亟待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探索智慧社区环境建设研究的进程一步都不能停歇。

2.智慧社区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智慧社区的概念不清晰

智慧社区是伴随智慧城市兴起的,是智慧城市下智能建筑的集合体,人们对于智慧社区的建设存在很多疑问,对于智慧社区所能带来的便利心存疑惑。养老地产对于智慧社区的开发利用更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到底该如何建设、建设的目的何在以及建设智慧社区应该遵循的建筑标准是什么。[6]因此,在探索发展智慧社区的道路上应该加强对智慧、智能化社区的概念理论研究。

2.2医养结合智慧服务的技术不成熟

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就医是老年人最主要的一项行为活动,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抵抗疾病的能力变弱,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突出。由于衰老而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老年人需要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才可获得安全感。近几年所提倡的医养结合护理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普遍,但由于物联网技术不够成熟,医养结合的护理经验不足,缺乏正规的行业规划。如需打造智慧社区环境,必然要加大技术投入、理论指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再者,智慧社区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为依托,有些地区的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社区网络信号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环境的营造。

2.3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问题

建立智能化服务管理平台,对社区居住老年人实施24小时监测,随时随地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掌控。[3]这是打造智能社区环境的根本目的,利用物联网信息,把所有住户信息集合处理,在保障信息安全的背景下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提供便利。这些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硬件的强大,更需要软件强有力的扶持,大数据平台的有序进行离不开社区信息人口系统、社区安全防护系统、社区医疗养护系统等软件的相互配合,仅仅依靠社区服务中心来完成这些是不切实际的,对于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服务以及管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位与分工,所以智慧社区环境的建设需要进行合理规划。

2.4社区网络安全的保障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方便我们彼此沟通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互联网的开放与共享性极易遭受网络侵入者破坏,为了自己的利益窃取他人信息。目前国内智慧社区的开发建设已初有规模,但针对于养老的社区建设却少之又少,因智能社区涉及金融、交通、管理等多种信息,老年人不放心把自己的后半生托付于此。另外,我国目前并没有出台有关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和安全保障,所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是使老年人接受智慧社区至关重要的节点。

3.居家养老模式下智慧社区环境建构

3.1大力建构社区无障碍环境

由于年龄增大,老年人逐渐出现手脚不灵活、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情况,虽然身体健康,但其生活行为习惯与心理动态必将发生变化,导致其结果就是对居住的社区环境、住宅无障碍设施有着特殊的要求。甚至有些高龄老人会因为疾病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在生活中因小失误对自己身心造成伤害。所以在此基础上应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建构智慧设施,为其缺乏安全感的身心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3.1.1人车分离

在传统的社区中人车分流系统设计不够明显,在建构社区智慧环境应考虑人车分流,为社区室外适老化设计提供安全的交通系统。完善社区基础性的人行交通系统,既可以满足老年人出行的安全与便捷,也可以缓解老年人在社区中所面临的安全隐患。

3.1.2老年人辅助设施

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该实现完全适老化,老年人对居住社区适老化功能设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满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需要是设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公共区域增加休闲娱乐设备,添加座椅与休息平台,方便老年人行动不便及时得到休息;根据老年人遗忘过快的特征,在社区内安装智能语音设备,提醒此楼门入口为几号楼几单元,避免老年人找不到自己的家;在社区关键位置添加扶手,安装爱心拐杖、爱心雨伞等智慧设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2提高自然景观的植入

全方位、全智能的智慧社区环境依旧离不开自然景观,在养老地产智慧社区营造中自然界中的泥土、山泉、以及医用植物都是建设中的一部分,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有着极好的调节作用。[5]目前各大城市都在遭受雾霾的冲击,有一部分城市甚至长期处于雾霾中生活,所以好的空气质量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些年的屋顶花园设计和垂直绿化设计使植被不仅仅被局限于土地上,植物景观可以介入到智慧社区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智慧社区环境建设中应当着重考虑。

3.3增加社区智能化医疗设备

对于智慧社区环境的建构,医疗康复设施在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老年人对社区医疗设施环境的关注远高于其他。因此,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社区计划辅助于智能化的全面医疗设施,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合下,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救助,让老年人真切感受智慧社区的福利与保障。为实现老年人24小时智能家居生活需要,打造一种专属于社区养老的智能模式。

3.4保障信息安全

智慧社区的安全问题不仅是人身财产安全,更包括网络安全,大数据

平台、以及全方位社区监控安全,所以需要引进物联网技术型人才为社区环境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利用专业人才队伍进行防控,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另外设置立体式的居家安防系统,缓解老年人独自在家子女对其产生的担心与忧虑;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监测,时刻关注老年人一举一动。

4.结语

居家养老模式下智慧社区建设是未来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政府对养老产业的大力支持是发展智慧养老社区的关键。居家养老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探索出最适合老年人养老生活的模式,而对于智慧社区的环境建设需要多方面考虑,抓住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时机,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引进智能化医疗和加大社区无障碍设施并行;因地制宜加大社区养生植物的覆盖率,营造美观且具有医疗作用的景观环境,真正让老年人享受到最舒适、最贴心的老年生活,从根本上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参考文献

[1]智慧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勇、王毅等.

[2]基于社区信息化的养老资源与信息整合[J].中国信息界,2014(05):张建,左美云.

[3]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研究唐美玲,张建坤,雒香云,邵秋虎.

[4]物联网形势下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周少铧.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5]基于养老地产的康复景观设计研究李培元.

[6]基于物联网环境下中小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研究李逦.

作者:周骏秀

通讯作者:李晓红

作者简介

周骏秀,女,山东菏泽人,青岛理工大学学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