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康复训练结合Motomed训练对混合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常规康复训练结合Motomed训练对混合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影响

陈月华

【摘要】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系统在混合型(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Motomed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次20min,每完成21次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对比患儿改良的Ashworth分值、粗大运动功能测试评估表(GMFM)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儿经过1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效(P<0.05),粗大运动较治疗前有改善,踝关节、肘关节及膝关节ROM,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内收肌、等肌群肌张力改善,动作协调性较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Motomed训练对混合型脑瘫患儿效果明显,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关键词】脑瘫患儿;Motomed;粗大运动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痉挛型脑瘫,以锥体系受损为主,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背伸、内收,拇指内收,躯干前屈,下肢内收、内旋、交叉、膝关节屈曲、剪刀步、尖足、足内外翻,腱反射亢进、踝阵挛等;不随意运动型以椎体外系受损为主,主要包括舞蹈性手足障碍和张力障碍,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对称性姿势,头部及四肢出现不随意运动。脑瘫脑瘫患儿大部分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而且是永久性的,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作为新型的康复设备,近年来,常用于临床康复训练中。我科用于混合型脑瘫取得较好效果。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标准

1.1.1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所列:①持续存在的中枢运动障碍和姿势发育障碍;②肌张力及肌力异常;③引起脑瘫的病因学依据;④头颅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CT。

1.1.2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脑瘫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8岁;③身高在120CM以下;④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

1.1.3排除标准:①有明显Motomed禁忌症者;②接受其他降低肌张力药物治疗者;③近3个月接受过SPR术。

1.2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岁到7岁;对照组患儿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3岁到8岁。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按摩放松25min/天,痉挛肌牵伸、肌力训练、姿势转移、站立、行走等训练共40min/天,肌肉电刺激30min/次/天。21天为一个疗程。

试验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Motomed智能系统训练。Motomed为德国生产,RECK,Motomedgracile12。采用坐式训练方式,有被动训练及阻力训练模式,阻力训练0-20,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模式,转速为15—22之间,当患儿主动训练时屏幕出现兔子图案,而患儿被动时出现乌龟图案,训练过程显示对称百分比,结束可查看分析,可及时给患儿调整阻力。连续21次为一个疗程。

2.2疗效评定

对照组和试验组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由评估中心专人评定,比较前后治疗结果。①肌张力评估: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Ashworthseale,MAS)【2】测定2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变化。②粗大运动评估量表GMFM—88中的D区(站立)及E区(走、跑、跳),并记录评估结果;③步态分析: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评估法。

2.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通过收集整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2组治疗前后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内收肌、肌张力比较

见表1。

表12组治疗前后双下肢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内收肌

3.22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分数比较

见表2,表3

表2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D区得分比较(xs)

表3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E区得分比较(xs)

4讨论

Motomed训练可以缓解脑瘫患儿肌张力、增强下肢肌力、加强肌肉耐力、减少肌肉萎缩、提高下肢灵活度、保持并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止制动并发症产生,同时此训练也是有氧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Motomed训练系统置有虚拟情景,当主动训练时出现单车标志及兔子图案,有效激发患儿的积极性,双侧对称时显示自行车标志在中间且有百分比显示,能够让治疗师及时查看到患儿的双下肢用力是否均匀,及时给予纠正,同时能够提高患儿的注意力,刺激其更容易坚持训练,从而达到康复训练中提到的持之以恒、主动参与等治疗原则【3】。

本观察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测量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内收肌肌张力,结果显示治疗试验组MAS评分明显下降。提示Motomed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单纯的常规康复训练对肌痉挛的缓解作用更显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D、E区来评估,显示试验组功能明显提高,这可能Motomed缓解肌痉挛,增加关节活动度有关,促进下肢肌力、加强耐力及改善心肺功能有关。因此,认为混合型脑瘫患儿加入Motomed能显著改善患儿肌张力、提高下肢肌力、增强耐力及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中国康复杂志.2015.30.(7):747-754.

[2]励建安临床运动疗法学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7281页

[3]高晶,赵斌,张全全,Motomed虚拟情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13.35(7):559-560

[4]冯益民;丁玉莲;覃蓉.Motomed下肢训练系统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医疗设备.2016.29(15):89-90.

[5]王丽娜;高晶;张彩侠;赵斌;张弛.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4):1495-1497

[6]朱敏;汤健;傅大林Motomed训练系统用于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52-55

[7]王兴宏.电子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1):1267-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