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术治疗21例早期胃肿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ESD术治疗21例早期胃肿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张霞

张霞

(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一科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21例肿瘤早期的患者行ESD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内镜手术成功20例,成功率95.2%,术后胃部切口出血1例,无胃穿孔的发生。均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出院。

【关键词】ESD术早期胃肿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296-02

我科2013年起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49~69岁;病程1.5~3年。均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早期胃肿瘤。并择期行ESD术治疗。

1.2方法术前给患者更换病员服,指导患者术前8h禁食禁水,给予心理安慰,术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肺功能、心电图、血压、血糖、胸片。术前30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肌肉注射地西伴5mg、盐酸哌替啶50mg、盐酸山莨菪碱10mg。

1.3结果均成功治疗21例肿瘤早期患者。19例患者1次剥离成功,2例患者经第2次剥离手术成功。均无明显不适,7-10天出院。

2护理

2.1ESD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对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手术治疗,怀有担心,因而心理压力大。对治疗缺乏了解,又担心治疗不成功会带来生命危险。常表现为紧张、易怒、焦虑不安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劝导,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及必要性,消除患者疑虑,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

2.1.2术前准备:遵医嘱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化验,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注意有无禁忌证,禁食、胃肠减压的同时于静脉营养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其尽量放松,保持呼吸平稳。操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面色变化;如有突发病情变化,及时配合医师进行救治。术中造成患者情绪紧张的因素有检查室的环境、内镜介入刺激、工作人员的谈话、操作技巧及时间长短等[1]。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安静,操作中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最大限度增加患者安全感。

2.3ESD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ESD术后有部分患者带有胃肠减压管,应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滑脱。嘱患者卧床休息,活动时动作轻柔。按医嘱给于抗炎、营养支持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腹部体征的变化;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颜色、量,并做好记录。

2.3.2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常规禁食禁水24h,若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应适当延长禁食禁水时间。症状解除后可指导患者进无渣温流质饮食,如水、米汤、牛奶等;忌进食坚硬、辛辣食物及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以免产生大量肠道排泄物,加重消化道负担。

2.3.3心理护理: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容易复发,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安心理。护士应给予鼓励、安慰患者,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

2.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4.1腹痛: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缓解。本组21例患者ESD术后均无明显腹痛发生。

2.4.2出血: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会损伤胃粘膜引起胃出血,护士须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心率、血压及引流物的颜色等。少量出血无需处理,如出血量大,应及时汇报医师,给于输液及止血治疗。本组患者置管后均未发生出血。

2.4.3肠穿孔及因穿孔引起的腹腔感染: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如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腹痛加剧,并出现腹膜炎体征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汇报医师,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本组患者未发生肠穿孔。

3小结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肿瘤效果明显,这样减轻了患者行手术治疗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延长了患者生存率,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淑慧蒋宇敏闵建珍ERCP及EST治疗胆胰疾病27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