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护理

/ 2

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护理

邵风新

邵风新(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154211)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本病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可能与气候寒冷和气温变化有关。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40岁以后。

1病因与发病机制

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造成血管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l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导致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的情况包括:①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出血,或冠脉持续痉挛,使管腔完全闭塞;②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的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量锐减;③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黏稠度增高;④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心肌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

心肌梗死既可发生在频发心绞痛的患者,也可发生在原来从无症状的患者中。心肌梗死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进一步扩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与活动解释休息与活动的意义,并根据病情指导患者活动。

(1)心肌梗死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日常生活(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需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限制或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2)梗死后4~6天卧床休息,鼓励患者深呼吸、活动肢体,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并发症等。

(3)若无并发症(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后1~2周,可由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坐床边、椅子上及在病房内走动,日常生活自理;每次活动20~30分钟,每日3~5次,动作要缓慢,由病情而定。

(4)梗死后第2~3周可在走廊内活动;第4~6周可试着上下一层楼梯。避免长期卧床,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机会。梗死后第7~9周每天步行、打太极拳等;第10~12周进行较大活动量的锻炼如洗衣、骑自行车等;第3~6个月可部分或全部恢复工作,但对重体力劳动、驾驶员、高空作业及其他精神紧张或工作量过大的工种应予更换。

2.1.2饮食疼痛剧烈时应暂禁食,缓解后进流质、半流质食物,2~3天后逐渐过渡到软饭、普通饮食。进食不宜过饱,少食多餐。宜低钠、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产气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禁烟酒,避免浓茶、咖啡及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超重者应控制总热量。

2.1.3保持大便通畅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弱,常有便秘。可食用蜂蜜、香蕉和粗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训练床上排便;并适当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遵医嘱服用缓泻药,必要时给予甘油灌肠。嘱患者勿用力排便,防止用力导致急性左心衰竭、心脏破裂或猝死。

2.2对症护理

2.2.1疼痛疼痛可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使梗死面积扩大,应尽快解除患者的疼痛症状。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避免不良刺激,应尽量守护在患者身边,稳定患者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遵医嘱及时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并及时询问患者疼痛及其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吸氧可使血液中氧的张力升高,使氧气较容易向缺氧的心肌层扩散。可采用鼻导管吸氧(4~6Lmin)或面罩吸氧(6~8Lmin),若无并发症一般吸氧3~5天。溶栓疗法和急诊PTCA是解除疼痛的最根本方法,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应配合医师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疴隋变化。

2.2.2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1)急性期患者住CCU3~5日,持续心电监护,注意心律失常的发生;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晕厥等表现;评估有无电解质紊乱的征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2)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表现;避免情绪烦躁、饱餐、用力排便等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注意控制患者液体入星及速度,防止发生急性左心衰。

(3)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如患者出现表情淡漠、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并按休克处理。

2.3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急,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尽量陪伴在患者身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氧耗;指导患者身体、心理放松,分散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沉着、冷静、正确、熟练,给患者以安全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家属,也应给予心理支持,嘱家属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绝望的情绪,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3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摄取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食物,肥胖者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少量多餐,多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持足够的睡眠,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急性心肌梗死若无并发症,6周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可进行慢走、打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远期存活除与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有关外,还与生活方式有关。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餐;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保持乐观情绪。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控制危险因素。指导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备急用。每月门诊复查1次,若胸痛不易缓解和消除时应立即就诊。

参考文献

[1]杨殿福,徐泊文.健康指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12期.

[2]王岩,于清华.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