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胃溃疡60例临床分析与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中医辩证治疗胃溃疡60例临床分析与报告

李俊乐

(河北省献县商林中心卫生院内科河北献县062250)

【摘要】目的:分析胃溃疡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30例患者为1个治疗小组,西医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中,而实验组则采用中医辨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各项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胃溃疡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医辩证;胃溃疡;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070-02

在临床上胃溃疡作为一种内科消化系统疾病较为常见,胃消化液将机体胃黏膜进行消化而超出黏膜肌层,对组织产生损伤,主要以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规律性发作为临床表现[1]。中医看来,其属于胃脘痛、吞酸、肝胃不和范畴,必须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导致出血、胃穿孔等情况发生。常规治疗方法为西医治疗方法,但是其治疗效果不佳,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容易复发,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辨证治疗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30例患者为1个治疗小组,其中对照组包括18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者为76岁,最小年龄者为18岁,中位年龄为(39.5±4.7)岁,最长病程为17年,最短病程为6个月,平均病程为(9.5±2.0)年;实验组包括20例男性患者和10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者为77岁,最小年龄者为19岁,中位年龄为(39.8±4.5)岁,最长病程为16年,最短病程为5个月,平均病程为(9.6±1.9)年,统计分析2组患者基本信息,结果显示P>0.05,差异对比并不显著,此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参考价值较高。

1.2方法

将西医治疗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即采用口服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甲硝唑,每次40mg,每天3次;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天2次,如果患者为幽门杆菌感染患者再联合应用阿莫西林,每次50mg,每天3次[2]。

而实验组则采用中医辨证进行治疗,以中医诊断为依据,将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1)胃痛症状持久不愈,对其进行按摩之后有所缓解,同时存在纳呆边溏症状,脉沉细、舌淡、苔白为虚寒证;(2)胃脘部胀痛症状发生原因为情志,舌苔白腻为气滞证;(3)胃脘部存在严重灼热痛,并且脉弦数、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溲赤黄为郁热证;(4)胃脘部隐隐作痛、脉细数、舌红、少苔为阴虚证;(5)胃脘部阵阵刺痛,有脉细涩、舌有瘀点、苔薄黄、有呕血、黑便症状为瘀血证[3]。以此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治疗,处方为太子参20g、丹参15g、薏米25g、厚朴20g、黄芪20g、白芨10g、甘草10g、香附6g,以中医辨证分型对处方进行加减,血瘀阻络型患者增加桃仁8g、红花9g;胃阴不足型患者增加麦冬12g、生地黄15g;肝胃郁热型患者增加黄连10g、制半夏12g;肝胃气滞型患者增加柴胡12g、佛手12g;胃脾虚寒证患者增加桂枝10g、吴茱萸12g[4]。用水进行煎服,共40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2组患者均经过1个月的治疗之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部位完全愈合或者瘢痕组织形成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积缩小明显判定为有效;当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判定为无效;同时对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资料及研究结果中对比数据分析工具均为SPSS21.0统计学软件,其中研究结果中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为计数数据,表示方式为[n(%)],验证方式为χ2,统计学意义是否存在用P值进行判断,若P<0.05,表示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中判定为显效的例数为13例,显效率为43.33%,判定为有效的例数为16例,有效率为53.33%,判定为无效的例数为1例,无效率为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中判定为显效的例数为8例,显效率为26.67%,判定为有效的例数为12例,有效率为40.00%,判定为无效的例数为10例,无效率为33.33%,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对比P<0.05,可见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效果确切。

2.2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的例数为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的例数为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可见中医辨证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讨论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压力及饮食结构的改善,胃溃疡的发生率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导致胃溃疡发生的因素主要有胃酸、胃蛋白酶等,其特点为有较高的复发性,同时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在中医看来,其属于胃脘痛、吞酸、肝胃不和范畴,胃失和降及胃气阻滞为其发病机制,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产生。本研究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则不痛、脾升胃降,本研究给予患者的处方中,黄芪的功效为将患者免疫力提升;太子参的功效为将体液及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避免被病菌所侵袭;薏米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将胃黏膜炎症反应减轻,丹参对组织修复有促进作用,同时对血栓形成有对抗作用;甘草、香附等的功效为对平滑肌痉挛进行缓解,以此对疼痛进行缓解,在以上组方的基础上通过辨证分型,对其进行加减治疗,使其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将其病灶消除。本研究结果中显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与西药治疗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可见,中医辨证治疗不但治疗效果确切,同时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李玉安.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7):885-886.

[2]罗媛媛.评估报道中医辩证治疗胃溃疡疾病的疗效[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4):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