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性意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析中小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性意见

董豪杰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230000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体育运动及健康体魄的追求,由此催生了一大批体育场馆。大多数中小型体育场馆是以满足单一的竞技术体育发展为目标,多数中小型体育场馆在经营上入不敷出,现有设施无法充分利用。本文在总结中小型体育场馆发展、经营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中小型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和多功能性,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解决体育场馆的平时利用问题和综合效益问题,对体育建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型体育场馆发展对策多功能性

引言

体育场馆一般由政府主导投资兴建,是政府行使体育公共职能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和人民健身的重要载体。中小型体育场馆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城市和市民提供运动场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和健身需求。大型的体育场馆因为设施相对完善和充足,加上政府补贴经营状况还可以,而中小型体育场馆面临的经营困境和难题则较多,中小型体育场馆发展滞后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

一、我国体育场馆发展概述

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体育场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8年,此时我国正施行计划经济体制;第二个阶段,大致从1979年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国家施行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相应地体育场馆的任务主要是保障竞技体育的训练和比赛的正常进行,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多种经营;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时国家施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育场馆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体育场馆可以开展多种经营,以增加收入,实现“以体养体、以副助体”的目标;第四个阶段,从本世纪初至今,这一阶段体育场馆的发展基本实现了经营与管理相分离,日益呈现出多产业化、服务品质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运营态势。

二、我国中小型体育场馆经营发展现状

(一)中小型体育场馆的性质及投资主体

体育场馆主要用于运动训练、竞赛、表演及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城市发挥体育功能的重要载体,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体育场馆是由政府投资兴建,归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所属和管辖。

(二)中小型体育场馆资金运行机制

中小型的体育场馆的资金运行机制大致有全额预算、差额预算、自收自支及独立核算等四种类型。全额预算是指中小型体育场馆的财务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下采用这种机制的场馆数量已经所剩无几。差额预算是指用经营收入弥补其运营支出,差额部分列入政府预算。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场馆多采用这种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体育场馆采用自收自支的运行模式。最后一种是那些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它们采取的是企业化经营模式,在资金运行上则是独立核算。

(三)中小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现状

1.经营方式选择.

中小型体育场馆经营方式的类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自主经营、承包经营、委托经营和合作经营等,几种经营方式在是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各有优劣,各中小型体育场馆可根据当地和自身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2.经营收入组成

中小型体育场馆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体育培训、场地租赁、无形资产开发和全民健身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全民健身和体育培训,这也反映出中小型体育场馆本身的价值所在。

3.设施类型及利用情况

体育场地分为标准和非标准两种,又可分为室内、室外两种。总体来看,中小型体育场馆基本上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运动及健身娱乐等需求。

4.中小型体育场馆配套设施状况

一个合格的体育场应该具备以下的设施:基本的运动设施,运动配套的相关设施,安全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等。不同地区的场馆建设年份、规模以及设计的功能用途各有不同。

三、我国中小型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设想

(一)服务功能落后,运营水平较低

近年来,尽管国家跟进修编体育场馆的建设、布局、功能等相关技术标准,努力提高其综合运营能力,但现在大多数中小型体育场馆其服务职能依然停留在提供场地和简单的健身指导之上,服务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高。另外,因其事业单位的性质,一些弊端也出现在了体育场馆中。由此导致服务功能落后,运营水平低下且缺乏透明和效率。所以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更加重视中小型体育场馆的发展,并多给予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整顿人员素质努力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努力促进中小型体育场馆运营服务水平,造福广大市民。

(二)运动及配套设施不尽合理,人均使用面积较少

我国很多场馆的资源配置存在较大问题。首先场地供给不足,室内和室外场地普遍短缺;其次,场地供给不足还导致混用、共用,运动场地面积不合乎规范;再次,场地设施建筑质量和管理维护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运动设施老旧损坏,有安全隐患,部分室内运动场馆光线较差,很多运动设施缺乏最基本的使用方法介绍和安全须知;还有的场馆本身各种设施及维护管理水平尚可,但交通不便导致市民不愿去健身…。由此建议各地方政府和相关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气候条件和当地运动偏好有计划分批次地建设运动场馆,对于那些年代久远功设施陈旧能落后的体育场馆应该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拆除或者重建,努力增加人均场地面积促进全民健身水平的提高。

(三)在建筑设计方面多样化

1.功能的多样化

体育场馆除了一些常见的体育运动的场地外,还可以增多一些其他运动场地的设计,比如体操、武术比赛、瑜伽等场地,达到设施的全面化。同时要利用和分割好每个运动所在的场地,不要发生相互之间的运动打扰,并且不妨碍相互之间的交流。在功能设计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实地考察一下当地群众的感受,看对哪些方面的运动更适合当地人民的需要,体育馆在设计功能多样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些功能的实用性,在选择材料和外形美观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尽量选择一些好的,不易破损的材料和让人看了美观的设计,这样既可以起到装饰室内效果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它的实用性。所以,在一些具体体育设施的题材上要具有多样性。

2.场地多功能利用

一馆多用,集比赛、训练、健身、演出、会展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既能满足比赛的需要,并能承办大型竞技活动和社会综合性活动,满足全民健身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适应体育产业开发的要求,配套设施齐全。比如篮球场地,它的场地设计占地面积比较大,所以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场地的利用多功能性,达到最大化的利用。

结语

在我国不仅有一线大都市,更多的还是一些中小城市,而大多数人们生活在这些中小城市。所以我们不该也不能因为这些中小型体育场馆暂时性的经营困难就选择放弃或者逃避,反而应该迎难而上,从资金、技术、人员培训、市场开发等方面努力提高中小型体育场馆的运营及服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对运动和健身的追求,打造健康中国。

参考文献:

[1]陈元欣,王健.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趋势、域外经验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10):3-13.

[2]专题报道.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N].中国体育报,2014-12-26(3).

[3]马国馨.社会化、产业化的体育及体育设施世界建筑199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