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中药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状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复方中药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状况

廖湘君

廖湘君

(江苏南通市中医院中药房226001)

【摘要】中成药的发展形式很好,问题不少。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药动学规律,对阐述其组方原理,进行新药开发、剂型改革、质量评定,指导合理用药,充分发挥中医方剂的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复方中药制剂组方复杂,成分繁多,干扰因素多,因此,其药动学研究不同于化学药物制剂,难度颇大。针对其发展现状,应该从药理临床等方向加强对中成药研究工作。

【关键词】中成药发展现状复方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110-02

中成药产销涉及到各个方面,市场千变万化,加上疫情灾情的发生,对中成药的需求骤然增加,情况相当复杂。当前总的概括:形势很好,问题不少,前景美好。中成药现状:

1.生产超速发展

2.市场购销两旺

3.滋补品种大幅度上升

4.提高生产技术,创制新的产品

5.生产处于饱和,竞争相当激烈

目前,中成药的剂型发展飞速,我就复方中药制剂谈谈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状况。

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效应及引起这种效应的有效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量变规律的科学,可为指导中药剂型改进、临床合理用药、优选用药方案及精选复方中的药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且大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目前还未搞清,再加上中医临床常用复方,这样就给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增加了很多困难,特别是还有些单味中药及复方其粗制剂有效,而经进一步分离和提取的各种成分药效均减低甚或无效,这就不能用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求得药物动力学参数。那么对这些药物如何进行动力学的研究呢?这是中药药理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基本方法

复方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

一、血药浓度法

对于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明确,且可用化学方法测定其在体液中浓度的复方中药制剂,可用被测定成分的药动学规律代表该复方制剂的药动学规律。

二、生物效应法

对组方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缺乏微量定量检测方法的中药复方制剂,用血药浓度法测定十分困难,可采用生物效应法求取基本的药动学参数,目前应用的有三种方法。

(一)药理效应法

1.原理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假定药物在体内呈线性配置,药物在作用部位(生物相)的药量与给药量成正比,而又与药效强度有对应的函数关系。表明,在给药后某一时刻生物相药量可用与该时刻药效强度的关系式表示。

2.步骤与方法

(1)建立剂量一效应曲线

分不同剂量组,按同一途径给药,记录各剂量组的药理效应(一般取峰值)。以对数剂量为横坐标,相应的药理效应为纵坐标作图。

(2)建立时效曲线

确定一剂量,一次给药后观察不同时间药效强度变化,即可绘制药效时程曲线。

(3)建立药量时程曲线

从(1)曲线上查出与(2)曲线上各时间药效相当的剂量值(药效剂量水平值),用此值将效应时程曲线改绘成剂量时程曲线。

3.采用药理效应法的注意事项

(1)指标测定要精确可靠、便于分析

(2)效应体内药量对数应满足线性关系(一般在最大作用强度的20%~80%范围内)

(3)药物的消除为指数过程

(4)所有过程都在一个较为典型的药动学系统中进行。

(二)药物累积法

1.原理药物累积法是将药代动力学中多点动态测定的原则与用动物急性死亡率测定药物蓄积性的方法结合起来,即用多组动物按不同间隔时间给药,求出不同时间体存百分率的动态变化,以此计算药动学参数。此法适用于毒理效应与药理效应为同一组分产生的复方中药制剂的药动学研究。

2.方法

(1)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绘制出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单位直线。

(2)据直线斜率,确定用药剂量(K与剂量成反比),一般由直线求出LD90,而剂量用1/2LD90。

(3)选用性别、体重等组间一致的多组动物,于首次给药后,各组分别按预先拟定的不同间隔时间第二次给药。

(4)观察各组动物死亡情况,隔3~5天,计算死亡率。

3.结果处理

(1)体存率计算

由直线回归方程求该死亡率的相应剂量,用下式计算各组体存百分率:

体存%=该死亡率相当剂量-实用剂量/实用剂量×100%

(2)体存经时曲线绘制

由体存率对间隔时间作图,即得一次用药后体存量的经时动态变化规律。

(3)药动学参数求算

若此动态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则可按图拟合室模型,从而由已有药动学公式计算有关参数。

4.采用药物累积法的注意事项

(1)直线是计算体存量的基础、选择给药剂量的依据,必须准确测定。

(2)应确定适宜的间隔时间,消除快者宜短,慢者宜长。

(3)用1/2LD90为给药剂量是为避免出现100%死亡情况,具体量则因直线斜率K不同而异,K大者宜小,K小者宜大,一般选用处于LD2-LD40之间。

(三)微生物指标法

具抗菌活性的中药复方制剂,可选择适宜试验菌株,利用微生物法测定体液样品的浓度,然后拟合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基本原理是抗菌成分在琼脂平板中对细菌产生的抑制环大小与其浓度对数成线性关系,借用对照品的浓度与抑菌环大小的标准曲线,可测知待测样品的浓度。此法简便易行,菌株选择得当灵敏度可达1.0mg/ml,体液量少(3~5ul),可不进行分离提取,测定的指标直接反映药效,这是精密化学法难以比拟的。

我认为,针对中成药的研究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

2.加强复方研究

3.重视新理论、新技术的采用

4.加强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

5.加强植化、药理和临床的协作

总之,展望近两年中成药市场将更加活跃,竞争将更加广泛激烈。中成药市场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一个优胜劣汰的局面将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李成韶、杜以兰:《以药效为指标进行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思路和体会》,中药药理与临床1988

[2]李成韶、杜以兰:《根据青篙素药效半衰期制订给药方案的探讨》。药学学报1984,19:410

[3]李成韶、杜以兰:《抗疟药青篙素的药效动力学分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6;10(专辑):17

[4]李成韶、杜以兰:《效量半衰期及其计算公式》,药学学报1986;21(3):165~169

[5]李成韶、杜以兰:《效量半衰期及其估算》第二届全国数学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P69

[6]赫梅生等:《用动物急性死亡率法估计药物体存率与表观半衰期》。中国药理学报1985;6(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