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泽伟教授运用升降浮沉理论治疗脾胃病经验

/ 2

曹泽伟教授运用升降浮沉理论治疗脾胃病经验

邵成恺1曹泽伟2(通讯作者)

邵成恺1曹泽伟2(通讯作者)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2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300100)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40-02

升降浮沉学说是中医学理论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思想始于《周易》,发展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指出升降出入乃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李东垣在《脾胃论》提出: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应用升降浮沉理论阐述了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并在论治上强调“若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曹泽伟教授业医30余年,应用升降浮沉思想治疗脾胃病颇有独到之处,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1.便秘

患者女,62岁,2014月12月26日初诊,主诉:排便不畅10余年,加重1周。平素腰腹部怕冷,大便秘结,3~5天1行,以干硬便为主,目前已7日未排,近日受寒,头晕,稍有咳嗽,每日下午4点胸部满悶不畅感,脘腹胀满,以胁肋部为著,时有胁肋部气串样疼痛,四肢及腹部畏寒怕冷,自觉腹部冒凉气,纳稍差,眠可,小便可,查体四肢欠温,舌胖大色暗红苔白,边有齿痕,脉弦。此证脾胃虚寒,加之外感寒邪侵袭肠道与积便互结,治法当以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为主,处方:炒白术20g,茯苓15g,黄芪20g,党参15g,黑顺片(先煎)9g,大黄9g(后下),芒硝5g,炙甘草10g,当归10g,升麻10g,桔梗10g,陈皮10g,厚朴10g,干姜6g,杏仁10g,共7剂,日一剂,水煎服。服2剂后,大便得下,诸症具减。

按语:患者平素脾胃虚寒,则腹部怕冷,清阳不升则头晕,外感寒邪束肺,肺气不降,气机失调最终导致咳嗽、胸部满闷不适、胁肋部气串样疼痛。外感寒邪侵袭肠道与积便互结,最终导致患者排便不畅。肺主气,又与大肠互为表里,若能使肺气宣发,则气机疏通,故以升麻桔梗升举清阳,加之杏仁、当归降气通便,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补脾气,黄芪、党参补脾肺之气,益气升举,黑顺片、干姜温里散寒,大黄、芒硝攻下,升降共用疏通脾肺之气,使得清阳得升,浊阴下降,便秘自然好转。正如李东垣所说:“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从元气不足,升降浮沉法,随证用药治之”。

2.吐酸

患者男,31岁,2014年8月19日初诊,主诉:反酸、烧心1月余。患者自诉平素脾胃虚弱怕冷,但因工作关系,每日工作需在有空调的办公室进行。反酸烧心,饱餐后加重,得温则减,食欲欠佳、纳差,无其他明显不适,大便溏稀,似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小便可,眠可。查体:形体瘦削,神色欠佳,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右侧为著。此证脾胃阳虚,水谷不化,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则泛酸、烧心。治以温中健脾,和胃制酸为主,处方如下:白术20g,茯苓10g,党参15g,半夏10g,炙甘草10g,吴茱萸9g,黄连3g,瓦楞子10g,乌贼骨10g,干姜3g。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服用7剂后症状明显较前减轻,又服14剂后,症状缓解,嘱再以中药巩固2周,避免生冷食物,注意保温,后未再发作。

按语:患者青年男性,形体瘦削、大便溏稀、怕冷,舌体胖大、淡白,苔薄白,脉细弱,可见其素体脾胃虚弱,加之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客寒犯胃,顷刻成酸,加之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发为吐酸。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云:“脾胃之寒热虚实,宜燥、宜润,应当祥辨。至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盖方中重用辛热之吴茱萸,温中和胃降逆,稍佐苦寒之黄连,既清肝胃之火,使肝不犯胃,胃气得降,又能制约热药之药性。半夏、干姜辛开以散痞散寒,党参,炙甘草健脾和中,辛热、苦寒并用以顺升降,寒热并用以调阴阳。

3.胃痛

患者男,45岁,2014年6月3日初诊,主诉:胃脘部疼痛2周。疼痛可放射至两侧肋下,腹胀,怕食生冷食物,心悸、烦躁易怒,口苦,乏力,咽部有痰不易咯,大便间或成形,舌质红苔腻,脉沉。此证乃肝胃之浊气不降,气机升降无序,肝胃不和,治以化痰降浊,升降气机为主。处方:大黄(后下)3g,片姜黄10g,蝉蜕10g,僵蚕10g、吴茱萸6g,半夏10g,枳实6g,桔梗10g,前胡10g,党参20g,炒麦芽20g,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服用4剂后自觉胃痛、腹胀明显减轻,再予巩固治疗1周而愈。

按语:胃以和降为要,胃中浊气不降,气机壅滞,气血运行不畅则胃脘部疼痛,胀满。方中升降散源自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用僵蚕、蝉蜕以升清阳,姜黄、大黄以降浊阴,升降并用调复气机,半夏、前胡化痰降肺胃之气,吴茱萸温中、下气、止痛,加以党参、炒麦芽固护中焦之脾胃,脾健则运化升清,胃和则浊气得降。

曹泽伟教授在临床过程中经常运用升降浮沉理论辨治脾胃病。他认为,运用升降浮沉理论时,不仅要掌握自然界与药物升降浮沉的根本属性,还要通晓人体气血津液在体内升降浮沉的变化。但临证病情复杂,要灵活选择治则治法,根据病位、病性、病势的不同,处方或以升清为主,或以降浊为要,或升降平调,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