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陈敏

陈敏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泛读。开始时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材料,从学校、家庭生活等,逐渐扩大范围,旅游、环保、植物、动物、社会、经济、科普等,广泛涉猎;体裁从记叙文到应用文,再到说明文。也可以按交际功能、文章题材和体裁等组织阅读材料,分类阅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个别暂时难以理解、生词太多的材料,可暂时放一放,继续去找适合自己的文章。社会的发展为我们的阅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完全没有理由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某一篇文章上。况且,随着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原来理解不了的材料过些日子可能就能读懂了,不必担心会丢掉什么。最重要的是要及早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当中,每天至少读一到两篇,并一直坚持下去,时间限制在每篇10分钟以内,相信定会大有收获。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还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正确运用。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笔者在阅读训练课上所采用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查阅法。

查阅法是一种查寻式阅读,它是从阅读材料中有目的、有选择地迅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的技能,其要求是快速、准确。即没有必要通读全文,只要能快速找到想索取的有关内容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

在考试中,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这一方法就可以应用,即学生先把文中后面的问题读一遍,看清每个题干是什么意思,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这样,就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必要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要弄清楚,而是能回答问题即可。

总之,这一方法要求学生在不连贯的、跳跃式的阅读中能够迅速掌握所需信息。

二、猜测词义法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一遇到新词就不知所措,总是去查词典以求得正确解释,结果影响了阅读速度,从而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也使阅读量大打折扣。

阅读中的生词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基本上不影响对文章理解的生词;另一类是对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对于第一类生词,即使我们不知它的确切含义,仍可较为准确地理解原文,因此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会。阅读时,应切记的一点是:不要试图弄清文章中每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否则既影响速度,又影响理解。而且这也是不现实的做法。至于与文章理解直接相关的生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推测词义。

1.利用上下文来猜测词义。例如:

Herepliedquickly,butafterheconsideredtheproblemmorecarefully,heregrettedhavingmadesuchahastydecision.

根据上下文语境意义,可悟出quickly与hasty同义。

2.通过原文中提供的例子来理解词义。例如:

Todayyoungcoupleswhoarejuststartingtheirhouseholdsoftenspendlotsofmoneyonappliances,forexample,washingmachines,fridgesandcolorTVs.

根据举例法(forexample),得知appliances是指washingmachines,fridgesandcolorTVs这类家用电器。

3.运用对比法猜测词义。对比法常用的词或词组有:but,while,however,yet,otherwise等,通过使用这些词,我们可以对生词进行对比猜测词义。

4.通过定义或同位语来理解词义。如:

Meterologists,peoplewhostudyweatherandweatherpatternsstillhavedifficultypredictingtheweather.

该句中“peoplewhostudyweatherandweatherpatterns”作为“Meterologists”的同位语,其实对“Meterologists”的解释和说明。由此可判断,“Meterologists”的意思是“气象学家”。

5.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有时,我们在阅读中会遇到一些似曾相识的词。这些词大多数由熟悉的单词派生或合成的。遇到这类词不必去查词典,我们可利用构词法知识推测其词义,掌握了这一技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词的数量。

英语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构成新词,即转换、派生、合成。

(1)转换:一个单词或词组由某一中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叫转换。转换后的词义与转换前有密切的关系,例如:

Thesickandwoundedaretobetakengoodcareofbythenurses.

②Theseclothesareintendedfortheold.

以上两个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是由形容词加定冠词转化而来的名词,表示一类的概念,指具有某种特点的一类人,不是指个别人。①句中的“Thesickandwounded”意为“伤病员”;②句中的“theold”意为“老年人”。

(2)派生:在一个单词前或后加上一词缀,变成一个新词,这种方法叫派生。

词缀有前缀,后缀两种,通过加前后缀派生的新词,在意思上与原来的词相关。但前缀改变词义,例如:happyunhappy,like-unlike,regular-irregular。后缀改变词类,例如:kind-kindness,help-helpful,词性由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或名词转化为形容词。由此可见,懂得前后缀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便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阅读。

(3)合成: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这种构词法叫作合成。合成的词义也很容易从每个词原来的词义中推测出来。例如:

Youcanbuysuchthingsastoiletsoap,toothbrushes,andtoothpaste.

句中的“toothbrushesandtoothpaste”是合成词,分别由tooth(牙齿)+brush(刷子);tooth(牙齿)+paste(糊膏)构成;由此可猜出“toothbrushes”为“牙刷”,“toothpaste”为“牙膏”之意。

三、理解句义的技巧

培养学生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以及分意群理解,明确全句大意等方法。例如:Edisonplantedvegetables/inhisgarden/andsoldthemtobuy/whatheneededforhislab.此句共有十七个词,有些学生往往看一个词想一个词,逐词注视,阅读速度既慢而且不容易掌握全句的意思。如按上面的斜线处停顿,则全句只要“注视”四次即可,阅读速度可以提高几倍同时对句子的理解也要完整得多。

四、对意思含糊的段落的处理方法

由于词的意思不明,而造成段落的意思模糊不清,这是阅读中常遇到的。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反复阅读。有些难懂的句子,根据上下文,仍可以猜出它的意思。一篇短文,如果我们能看懂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意思,同时容许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误差,这是正常的现象。

五、捕捉标题猜测法

标题位于文章之首,用来高度概括文章内容,点名文章主题。它可以说单词、短语,也可以说句子;可以说陈述句,也可以是设问句。标题可帮助读者迅速推测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讨论的中心,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意图,识别文章的文体。简言之,标题起着统领全文的重要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当学生拿到一篇陌生材料时应先看标题,理解标题,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大意;其次提取各段的主题句,分析、理解主题句的内容,预测各段的大意;最后弄清一些指代关系,尤其注意文中的斜体或黑体等醒目的部分。如果能做到耐心、冷静地去阅读一些新材料,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六、研读寓意、理解内涵法

寓意即文章隐含的意思,是作者直接表达但最具有表现力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入领会文章的寓意,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文章的寓意是一篇文章“心灵”的“窗户”。不能深入全面地甚至错误地理解文章的寓意,就无法把握文章的内涵,甚至还会扭曲文章要传达的信息和作者的写真意图。因而也就无法获得正确的知识和信息。

文章的寓意需要认真阅读与细致耐心琢磨。要教会学生把握文章的行文特点、作者的语气、用词以及字里行间从细节到整体、从整体到细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甚至还要跳出文章,从文化、习俗或区域的差别与修辞等方面去领会文章的言外之意。一篇文章不可避免地要反映作者的观点和情绪,作者也期望读者能够透过字面意思、真正领悟其言外之意。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则会涉及此类问题,如作者的态度或写作意图以及隐喻等。解答这类问题时,主要是判断作者本人的态度和观点,要求学生一定要与文章中所论述或叙述的内容区别开。因为同样的内容和事实,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千万别用自己的观点来主观解释,否则就会偏离文章的本意而导致失分。

总之,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靠平时的积累,积极主动地训练,掌握正确的方法后,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作者单位:铜山县郭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