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新毕业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谈如何培养新毕业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李雅萍

李雅萍

(解放军第211医院普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关键词】新毕业护士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338-0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并对教育的后果做出评价的一门学科。健康教育需要强调知识——信念——行为(KAP)的统一,它即是一门学科,又是一种方法学,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责。在临床工作中,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毕业护士基础护理理论较扎实,但缺乏较系统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尤其是缺乏如何对患者的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我院自2001年将健康教育纳入新毕业护士培养的必修课,通过3a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如下。

1方法

1.1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

在确定目标时,新毕业护土要把每位患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根据患者的个人特征,如职业、家庭、年龄、受教育层次、性格特点、心理状况、社会文化背景、情感需要等,明确患者是否处于学习状态和需要学习的内容。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讨制定目标,调动患者实现目标的积极性,这样患者更愿意去达到这些目标。

1.2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病因预防教育、防止疾病发展教育、临床预防教育3个方面。概括起来讲包括(1)宣讲人院须知;(2)疾病知识(病因、诱发因素、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对疾病的正确认识;(3)药物介绍、各种检查治疗的目标及配合;(4)出院健康指导;(5)康复训练指导预防疾病复发的指导。

1.3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

1.3.1教与学的方式

采取群组教育、个体教育或二者相结合的教与学方式。指导护士特别注重不同个体的要求,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文化水平、理解判断能力和视、听、语言状况,选择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育方式。尽管这种教育方式所需人力、时间较多,但它在护患之间可最直接具体的接受和反馈信息,新毕业护士可掌握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动态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指导,是最受患者欢迎的教育方式[1]。

1.3.2教育的形式

可采取授课、讨论、角色扮演、自学等方式。很多作者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并特别指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今后教学的方向[2]。新毕业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采用易被患者接受的的教育方式。

1.3.3学习的媒介

采取文字、图片、小册子、壁报、磁带、录像、幻灯片等视听教材,提高患者、家属的学习兴趣。

1.4制定健康教育评估表

包括宣教方式、患者评价、综合评价几方面。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内容包括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教育性、艺术性5个方面。以优、良、中、差来评价。患者评价包括满意、不满意两个方面。

2评价

对患者讲解完后,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由患者进行评价。上级主管护师根据新毕业护士填写的健康教育评估表,到患者处进行现场反馈,了解患者掌握的程序和效果,按要求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应突出以患者为中心,重点从对新毕业护士的工作评价转变为对患者得到实际效果的评价,围绕着病人对健康教育的知、信、行,衡量患者是否受益为原则,注重实效。健康教育的结局评价应着眼于提高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健康教育效果

3.1提高新毕业护士的工作能力

新毕业护士刚刚接触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由于胆怯或者准备得不充分,在宣教时往往词不达意,结结巴巴,有时照本宣科,采取说教式或书本式的方式,过多地用医学术语,语言不通俗,患者往往莫名其妙。我们要求新毕业护士将课堂上学习的人际沟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做好心理调试,要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做到冷静沉稳,利用自己的知识充分了解和全面评估患者。使大多数患者和家属能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护理及转归等方面全面了解自己疾病的有关知识,学习和练习必要的康复和家庭护理技能,发现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提高自身保健的目的。

3.2提高新毕业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

在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组织新毕业护士学习有关行为科学、传播学、预防医学等知识,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开拓健康教育的视野。除要求新毕业护士有丰富的专业和边缘学科知识外,必须掌握一定的宣教内容和技巧,对患者要有爱心和耐心,宣教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神态,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明白,必要时要注意改变宣教技巧,为健康教育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3]。引导新毕业护士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健康教育,体现健康教育计划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这一原则。根据健康问题的特征和角色变化而采取相应教育形式,制定教育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使新毕业护士掌握为患者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和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的技能,提高健康教育的准确性和实践能力。

总之,健康教育是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全球推进“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4]。而教育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只有真正地把以患者为中心贯彻于每项护理工作中,护士成为患者信赖的朋友,患者才可将护士的健康教育付诸于行动,并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杨春梅等.外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

[2]张月,庞洁.患者教育的程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8):347-348.

[3]李颖,袁慧欣.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J].武警医学,2000,10(5):299

[4]左月然.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5(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