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分析

吴淑华1付嫱2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分析

吴淑华1付嫱2

(1黑龙江省伊春市上甘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3000)

(2黑龙江省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职工医院153032)

【摘要】目的探索防范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的对策措施;方法对我院5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结果护理人员增强风险意识,规范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及护理行为,提高抗风险技能,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心血管潜在风险

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1]。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许多护理问题易引起法律纠纷。因此,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化解措施,是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首要任务。现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及管理防范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共收治心血管病人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84岁;高血压冠心病34例,心肌梗死16例。通过对50例病人及其护理病历的观察及分析,总结归纳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

2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

2.1与患者有关的潜在风险①心内科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②一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③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的期望过高,对病情的恶化不理解、不接受,同时由于家庭社会支持不足,对医院环境不适应及患者本身疾病的影响等不良刺激,均易引起患者情绪变化,引起矛盾和冲突。④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时,医生与护士对病情预测不一致,导致患者家属产生怀疑,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导致纠纷。

2.2与医源性因素有关的潜在风险①心内科护士由于护理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病情不稳定,单位时间内工作强度大,精神紧张度高,这使护士长期负重工作,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甚至出现差错事故,引起护患纠纷。②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等都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因素。③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若经验不足,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不正确,协作技术技能不够,就会给患者造成危险。

2.3与急救药品、设备有关的潜在风险心内科患者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易发生室颤,如果除颤器维护不当,疏于管理,在抢救时出现故障或护士对仪器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延误对患者的抢救均易引起护患纠纷。

2.4与健康教育有关的潜在风险护患之间缺少沟通是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或演变为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如没有及时告知高血压患者服药时间、注意事项,导致血压控制不良;介入手术的患者术前健康教育不充分,导致患者术后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导尿;对心绞痛的患者,未告知便秘时勿用力而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等。

2.5与医疗费用有关的潜在风险费用问题是当前较敏感的问题,患者及家属都很关注医疗费用问题,若由于护士粗心大意重复记帐或记错账,损害患者利益,介入手术的大额费用如不事先告知患者或家属所需费用,或患者欠款不注意催款技巧,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2.6与护理记录有关的潜在风险①漏记录:如患者离院无记录,对发生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②不真实记录:患者擅自外出离开病房,体温单却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大小便;记录患者主诉和临床表现时,带有个人主观判断,造成资料真实性偏差。③自相矛盾记录主要表现在医生与护士的观察记录不一致,对病情轻重描述不一致,抢救死亡时间记录不一致。

3对策措施

3.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依法管理: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法律知识,从典型案件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使护士在执业中学法、懂法,在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尽职尽责的为病人服务。

3.2加强安全质量教育,依德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利用各种会议、查房、讲座,质量分析会进行安全教育。

3.3重视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依质管理

首先,搞好继续教育: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努力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并不断用理论充实自己,培养心血管内科护士成为技术娴熟的专业型护理人才。这样才能减少和杜绝护理纠纷。

多名医学专业写手经过多年历练能为不同专业的作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稿,能快速保证通过学术不端检测,同时保证最短的操作时效!

其次,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护理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文件,它反应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全过程[3]。为此,必须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主观臆造等。

3.4严格规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在各项护理操作时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做,杜绝因查对不严而致的任何护理差错,持之以恒的坚持用药前、中、后的查对制度,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滴数、静脉注射速度,必要时用输液泵、静推泵。

3.5为病人营造安静和谐的休息环境:为了病人早日康复,医护人员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杜绝医源性噪音,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对影响病人休息的各种现象要委婉制止,树立良好医护形象。

3.6加强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护理人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技巧性,在治疗护理工作中使用文明语言,积极与病人沟通交流,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个性化语言,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向其说明诊疗护理计划及注意事项。对某些语言和行为过激的病人家属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来感召他们,以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我们的理解与信任,杜绝护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