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宋儒君

宋儒君/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

【摘要】三农问题成为了近几年以来我国的重要问题,要想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在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金融支持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作用不断的减弱,普遍存在的网点收缩、资金流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因此现阶段我国农村城镇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增强金融支持力度,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作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三农问题

自从建国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首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就是农村金融,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强有力的支持,由于供求双方在融资需求方面的不统一,导致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金融抑制的现状,严重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城镇化建设中金融发展的支持作用

农村城镇化是指随着生产要素在农村城镇中的不断流动和组合而导致农村城镇规模扩大、人口数量增加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农村城镇化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发展,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这就需要金融的支持。

(一)城镇化发展的方式和途径需要金融推动

中介作用是金融体系最基础的作用,金融体系通过储蓄的方式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吸收进来,再统一发放给需要资金的单位或者个人,从而合理有效的配置资金,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金融中介所提供的价格和信息、风险管理等功能,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并降低交易成本,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使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二)城镇化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储蓄

城镇化建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保证,重要环节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在世界上我国的储蓄率也是名列前茅的,因此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金融体系的转化效率进一步提高,这对于我国的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金融支持可以有效进行宏观调控

城镇化程度的高低与工业化呈正相关,我国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受到工业化水平的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但是,由于风险大、资金的回收时间长,使得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金融体系的支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此外,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民在向市民转化的过程中,消费信贷与保险方面的需求也同样离不开金融支持。

(四)金融组织的辐射作用

金融组织的流动性很高,城市区域金融中心通过合理的流动不仅可以通过吸附力来实现增值,还能有效的将风险进行转移,在流动的过程中还向其他地区渗透,影响着其他地区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周边城镇从而得到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辐射作用也在由点到面的扩散,最终将城镇化的水平整体提高。

二、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现状

营业网点是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供给主体的主要形式,其服务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和乡镇企业,农村的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两种金融供给主体:一种是正规的通过政府部门认定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种是民间借贷和集资。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资金供给现状:

(一)政策性银行。

据资料显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2年发放水利建设贷款714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2604.6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贷款271.82亿元,县域城镇建设贷款520.63亿元,但是与基础设施贷款相比,棉粮油收购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贷款业务。

(二)地方性银行。

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涉农贷款占全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三分之一以上。截至2012年6月,全国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5.1万亿元和2.6万亿元,比2011年末分别增长10.7%和11.0%。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三)商业性银行。

截至2012年12月末,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419亿元,同比增长237亿元,截至2012年12月底,邮储银行累计向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发放小额贷款约800万笔、金额超过4600亿元,占全行小额贷款累计发放金额的70%以上。

(四)民间金融。

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在2012年1-1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60万亿元,中国影子银行总体规模约为21.75万亿,由于民间资金借贷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现阶段也只能做一个大概的估计。

虽然现阶段各个金融机构都加大了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支持,促进了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但是依然存在着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农民对于金融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信用社的垄断以及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等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三、农村城镇化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创新途径

(一)加大支农贷款的力度,加强宏观调控

首先中央银行应加强对各个商业银行以及信用社的窗口指导,明确信贷资金中城镇建设的重要地位,其次要保障农业资金的投入量,通过增加贷款,减少对再贷款的时间和条件限制,降低农民贷款利率,通过资金手段支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二)在农村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现有金融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确定商业性银行的主导地位,重新定位农业发展银行的扶持方向,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调整控制民间融资;其次,也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金融交易工具来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结合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适当的放宽政策,允许民间金融的小范围存在,通过积极地引导使其公开化规范化,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将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

重新定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功能,通过明晰产权、完善治理结构等手段让其真正成为农村融资的主力,将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进行调整,不再局限于粮油收购,中国农业银行在支农方面也应该更加重视,对于政策性银行来说,灵活的进行市场化运作,例如国家开发银行的“开发性金融”政策,对于农村城镇化具有很大的推动力。邮政储蓄银行加强对于农业的回哺,加大支农比例。

(四)建立适合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不仅要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结构进行优化,还要加大对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投入,如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部门的带领下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加强对乡镇企业以及贷款农户的信用监督,改善农村和农业的投资环境等。

(五)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

我国现在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种制度下,农民的土地分散,独立经营,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土地被荒废,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据数据表明,在2001年上半年,全国进行流转的土地仅有2亿亩,占全国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六左右,且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农村土地的集中,促进大规模的产业化农业企业、生产合作社、种植养殖户以及小型农场的出现,农业生产更加专业化、规模化,这些新型农民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资金,他们的资金需求量与传统农民比起来要大,但是又低于企业,因此,小额贷款业务的出现是必然的,目前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小额贷款的主要是通过银行卡进行的,为了小额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不仅要将农村地区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开展信用评定活动,还要实行差别性的金融调控政策,创新小额贷款保险等制度等。

(六)加快村镇银行建设

我国农村地区现有的金融机构不仅覆盖率低,而且供给不足,服务缺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不仅可以解决网点数量覆盖率低的问题,还有利于扩大资产规模,更好的服务于乡镇企业,有利于农村金融服务的改进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村镇银行使得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前景广阔。

四、农村城镇化发展中金融支持业务展望

在农村城镇化发展中,针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金融机构应该通过商业银行业务、风险投资业务以及证券市场业务等来满足农业种养多元化和产业化、规模化以及乡镇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提供大力支持,并开展农产品抵押贷款,对一些经济地位比较重要的地区的住宅建设、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贷投入。具体说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改进贷款管理方式、放宽贷款条件、丰富信贷品种、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农业发展银行应开办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粮食生产专项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扶贫贷款等业务,突出专项功能,强化政策性。农业银行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创新信贷支持方式,邮政储蓄银行也要开展信贷业务,将一定比例的贷款通过合理的价格用于支农。

【参考文献】

[1]李培芬:新疆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新疆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2]中国农业银行湖南分行课题组:金融助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一基于湖南农村城镇化建设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1.7

[3]张皓: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思考,金融与统筹城乡,2010.8

[4]王高潘: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一主要以农户借贷为视角,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5]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障碍与途径选择,华北金融,2006.8

[6]曹凤岐:建立多层次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农村金融研究,2010

[7]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城市化与三农问题研究,广西金融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