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多次住院精神病人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反复多次住院精神病人原因分析

罗建平

(贵州省黔南州精神病医院贵州黔南州558000)

【摘要】精神病属于一类常见的疾病,而其危害程度往往与住院的病患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特别是对于大部分精神病患来说,虽然多数都是通过科学的治疗,但是临床治疗后,他们中大多数的精神状态也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而对于多数病患而言,精神衰退往往是治疗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而且发病具有反复性。要解决反复多次住院的问题也是当下多数精神病研究专家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反复住院;精神病人;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334-02

精神病属于一类较为严重的疾病,主要包含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类,而且发病存在不定性与反复性,对于多数精神病病患而言,往往在发病中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进而导致自身精神状态甚至行为出现一些反常表现,也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会安全问题,因而研究该病反复发作的原因,也是实现对该病根本防治的主要途径。就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反复多次住院精神病人原因方面入手,将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

1.导致精神病患反复多次住院的主要原因

1.1家庭方面的诱因

家庭方面的诱因主要是影响病患的人格形成,特别是自小开始的教育过程,若是发现病患出现发病征兆或者表象,尽早就医往往可以达到根治效果。但是多数精神病患的早期发病症状并不显著,而且很多病患家属无法区分病患是否存在精神问题,甚至认为是恶作剧,这也导致治疗时机丧失。此外,个别病患家属往往没有疾病理念认知,若是盲信一些迷信思想,即如巫医、烧香、拜佛等,都会导致病患的病情恶化。个别家庭因为顾忌“面子”或者不愿意面对现实,甚至直接抵触治疗,导致治疗时机延误,直到病情不可控才想到就医,往往导致病情无法根治,发作存在不定性,也是导致多处住院的原因。还有部分病患是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谐,导致病情进一步影响,最终导致反复多次住院[1]。

1.2社会方面的诱因

对于反复多次住院精神病人来说,社会主要的诱因主要包含社会与文化两个方面,即如贫穷、隔离等等多个方面。而且很多公民因为缺少对精神病的深入认知,导致看待精神病患存在偏颇、歧视的思想,这也导致很多精神病患被变相“孤立”,甚至一些偏激的认知认为即便彻底治愈,也是短期内的效果,再加上多数病患出现多次复发住院的事实,无论是邻居、亲朋好友都对治疗缺少信心与耐心。而且部分单位部门的病患在出院后不仅仅不会得到同情,反而会被视为“异类”,工作安排方面也受到阻碍,导致很多病患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认为自己再也无法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也产生了严重的悲剧与抑郁倾向,间接导致病情再次发作不得不住院治疗[2]。

1.3心理方面的诱因

对于多数精神病患来说,心理方面的诱因也是导致反复住院的主要诱因。特别是很多病患会出现得患得失的心理,一方面,自信心不足,特别是担心自己反复发病造成严重的家庭影响与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因为自身患病的特殊性,再加上长久住院缺少与社会、家人的交流,往往不愿意融入到社会环境中,而且还会更加内疚自己以往发病对亲朋好友造成的困扰和伤害,因而对自己的未来保持悲观态度[3-4]。

1.4依赖方面的诱因

因为反复发病住院,导致很多病患在医院形成了一种依赖性,而且再加上护理人员对于病患进行细致的护理,很多病患就会对这种“不愁吃穿”的安逸生活产生依赖性,进而内心滋生出一种惰性。此外,住院期间,多数病患的交流对象只有护理人员与医生,相互交流频繁,再加上一系列的鼓励,导致多数病患与医护人员交流过于频繁,再加上病患获得更多的鼓励,导致心理获得了社交方面的心理诉求,也由此产生了对这种生活的精神依赖性。

2.解决精神病患多次反复住院的对策

2.1加大医院治疗与社会宣传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一定要牢牢抓住病患的最佳治疗时间,特别是在病患患病周期更短,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从而达到预期的网点预防效果。此外,医院应当注重对治疗疗效的关注。而且应当加大社会环境下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于精神病的主要理念宣传,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避免病患出现病情复发的问题,最大程度降低社会公众的误解与歧视,也能帮助病患消除内心的顾虑,同时与病患进行积极交流与开导,防止病情恶化,同时注意病患的心态变化,而且在病患发病期间内就需要科学用药,最大程度降低病患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而且征求病患及其家属的意见,选择长期服药或者肌肉注射给药的方式进行长久治疗,同时可以利用防治网点,就近根据病情变化情况调整剂量,甚至送药上门[5]。

2.2注重培养病患的自主独立意识

对于多数病患而言,住院依赖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社交恐惧、生活依赖以及自信心不足等多方面因素,而对于病患而言,应当关注病患的心理变化情况,同时注重培养病患自主生活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特别是加大对病患个人生活以及社会能力的提升,注重调整与改变周边条件,缩短住院周期,增加社会交流渠道,从而保证病患的治疗由医院内延伸到病患住院后的生活中,对于病患的病情影响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精神分裂症病人不脱离社会环境,沿着有利病程进展的途径在社会中得到康复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适当手段,提高家庭、社会在治疗中支持和合作,使病人基本上不离开社会生活,才能有效减少住院频率。

3.结语

总体来说,对于多次住院的精神病患来说,彻底根治疾病的主要根本在于了解其反复发病住院的原因,并且通过多方面途径进行干预和影响,以保证病患能够从身心方面,社会从舆论与认知方面进行改善,以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克礼,译.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与心理治疗[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15,01(01):81-83.

[2]李毅.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J].旅游学.2013,02(02):12-20.

[3]刘春英.慢性精神病患者依赖综合症(附21例分析)[J].中华护理志,2013,03(03):51-53,84.

[4]许卫华,王奇,梁伟雄.慢性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测量量表的编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16(06):558-567.

[5]罗兴伟,蔡太生.个体心理模式对慢性疾病预后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3,03(03):51-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