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热患儿护理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浅谈发热患儿护理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

王海燕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新窑中心卫生院甘肃平凉744202)

【摘要】小儿就诊过程中,其家长都紧张,恐惧,而护士往往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给予退烧等护理,却忽视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总结了54例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认为重视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并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患儿家长;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181-01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病,而不是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可引起发热,但最常见的是有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引起的。就患儿发热,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及时帮助患儿退热;还要顾及到家长心理,进行心理护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完整并专业的护理观念,为此,我们对54例发热的患儿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的54名发热(38℃~41℃)患儿父母,年龄23~38岁,男18人,女36人:职业:工人16人,农民14人,教师9人,自由职业15人;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1人,高中19人,初中17人,小学7人。

1.2存在的心理问题

精神紧张37人(59.22%),焦虑恐惧18人(33.33%),担心用药或物理降温处理后退热效果差39人(72.22%),担心患儿抽搐48人(89.88%),担心会损伤大脑影响智力40人(74%)。

1.3心理问题分析

父母对发热知识了解欠缺,不理解,认为发热对机体有害,用药或物理降温后体温不能马上降下来,所以会引起患儿家长心存焦急、忧虑,紧张。

2.护理措施

2.1发作时护理

2.1.1保持呼吸道通畅

发现惊厥发作时立即就地抢救,避免搬动引起患儿窒息,延误抢救时机。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应注意以下几点:让患儿去枕卧,头偏向一侧,立即松解患儿衣扣;以防衣服对颈胸部的束缚影响;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备好吸痰器,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

2.1.2迅速控制惊厥

除给予必要的药物止惊外,参与抢救护士可使用指压及针刺患儿人中、合谷等穴位,由下向,上斜刺,进针后使用捻转手法刺激患儿,一般持续3~4min。注意进针避免过深,刺于皮下即可。

2.1.3及时控制患儿体温

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为高热引起,由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暂不完善,高热时脑细胞代谢暂时紊乱,引起神经元突然放电。因此,及时使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对热惊患儿尤为重要,因患儿处于惊厥状态,全身僵直,牙关紧闭,口服退热剂一方面难以实施,更重要会引起患儿误吸诱发窒息。因此,物理降温尤为重要,可给予患儿血管搏动处如腋窝、胸窝放置冰块(冰块应用纱布包裹,避免患儿冻伤),另给予患儿手心、脚心反复温水擦拭,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患儿冷盐水灌肠。

2.1.4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惊版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以流质或半流质。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衣破床单清洁。

2.2基础护理

对热惊患儿应注有护理标识,病床安置床栏防止热惊患儿发作时坠床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发热期间主当班护士及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多数患儿在惊厥发作前,首先有惊跳.抖动,发呆或烦躁不安,有的患儿会出现面部潮红及持续性增高。发现上述症状后立即给予患儿检测体温并及时通知医生。

2.2.1密切观察病情

测量体温1次/h并做好记录,出现异常时,立即让患儿口服自备退热剂并随时报告医生。

2.2.2保证营养

在发热时人体营养和体液消耗较大,必须注意适当的补充。要注意多喝水,饮食给流质或半流质事物,如面汤。粥、蛋羹,以清淡为宜。要适当吃些新鲜水果及果汁。水果为梨、西瓜等为好。避免吃油腻、辛辣及生冷食物。如病儿食欲减退不能保证营养和液体水量,必要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输液。

2.2.3口腔护理

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自我清除能力减退,易使残渣滞留,可引起口腔炎,齿龈炎等,所以对发热小儿要做好口腔护理,可用消毒棉蘸3%硼酸水轻轻擦洗口腔或用淡盐水含漱,早晚各一次。

2.3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年龄段热惊患儿采取不同心理护理,避免较大儿童惊版后的悬慌心理。

针对热惊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针对患儿家长担心、害怕等心理反应,护七应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专业知识向家长讲解高热惊厥的发病年龄、发病特点及预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增强家长对抗疾病的信心。

3.小结

长期发热的患儿因为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不明显、诊断不明确,使得家长的心情紧张、他们大都有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的现象。通过调查,家长在照顾患儿的压力上远远大于生活中其他压力,家长的心理状况对患儿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和信任,我们应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减轻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敌对心理,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积极影响患儿的心理,让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促进患儿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