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热射病的急救护理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1

6例热射病的急救护理与体会

翁敏敏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215400

【摘要】;热射病是一种急症,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表现为高热(>40℃)和神志障碍[1]热射病预后严重,病死率达5%~30%[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人群,故及时有效降温是抢救热射病患者的关键,正确预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得当,可提高热射病的治愈率。

我科在2016年6—7月间共抢救热射病6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在43-65岁之间,在高温下工作者5例,未出门家中无空调等降温措施1例。

1.2临床症状与体征就诊时伴有高热且有神志障碍,排除其他疾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肛温在4O℃~42℃),呕吐、腹泻,少尿或无尿,低血压,呼吸急促,皮肤出现干燥、无汗。本组其中2例出现神志模糊,有抽搐,另外4例神志清楚无躁动不安。;1例血压降低,最低达81/44mmHg

1.3实验室检查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肌肝、尿素氮升高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2例肌酸激酶升高,4例白细胞升高。

2急救护理

2.1降温降温的速度决定患者的预后。通畅在1小时内直肠温度降至38.0℃,室温调节在20℃~24℃,降温措施包括物理和药物降温

2.1.1物理降温患者置于20℃~24℃左右室温环境中,在头部、腋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为防止局部皮肤冻伤,最好冰与皮肤间隔一层湿布,同时用冷水或酒精全身擦浴。

2.1.2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科防止肌肉震颤,减少机体分解代谢,从而减少机体产热,扩张周围血管,利于散热。对于抽搐者肌肉注射氯丙嗪和异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扩张血管,松弛肌肉,但低血压患者禁用。

2.2吸氧及保持呼吸道畅通尽快给予高流量吸氧,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意识障碍、谵妄和烦躁不安的发生,并保持呼吸道畅通,是赢得抢救成功的第一步。

2.3建立静脉通路一般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使抢救药物得要及时使用。

2.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早发现、早抢救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全面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节律与频率、缺氧状况、尿量、皮肤有无出血情况;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观察体温波动等。随时监测生命体征,掌握病情进展,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误吸;观察并记录尿量,注意有无休克及监测肾功能;观察皮肤瘀斑及瘀点,口腔、鼻腔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情况,为防治DIC提供信息。

3.一般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定时通风换气。保持患者皮肤、床铺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柔软,每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皮肤受压处。部分患者腹泻较严重时注意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另外据资料报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有40%~70%可导致皮肤有从发绀到坏死的病理改变,如此时局部有刺激性液体渗漏,患者又无意识表达,局部组织将受到持续性刺激,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3]。故我们在观察液体时,要更认真细致,避免液体外渗。

4.心理护理

热射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广泛而弥漫性的,导致部分患者睡眠质量差,易做恶梦,并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我们要随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多交流,努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

5结果

6例均治愈出院

7护理体会

热射病患者人院时病情凶险,随时有生命危险,此时护理重点以抢救生命为主,在病情稍稳定后,做好病情观察,防误吸、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等[4];待患者完全清醒,护理重点就转移到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上。热射病是重危急症,即使抢救成功后也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肝肾功能损害,所以预防是关键:(1)加强锻炼,提高机体耐热能力,循序渐进进行耐热适应训练,热射病在夏天热浪期多见,持续7~14d后反而减少;(2)宣传中暑的防护知识,做好高温环境下的防暑降温工作及中暑后的初步处理。

参考文献:

[1]韦红;1例重症热射病昏迷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13年06期

[2]廖南波;肖传玲;;23例热射病的急救护理及预防[J];吉林医学;2010年26期

[3]焦德让;张赛;;热射病15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年01期

[4]练红;王密芳;曹拂晓;;热射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0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