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爱是基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06-16
/ 1

转化后进生爱是基础

刘桂秀

班主任抓好后进生的教育不仅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班风,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而且,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过程中呈现偏差的学生的数量,提高教育的效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也有重大的意义。

在教育“后进生”时,我认为“爱”是基础。班主任热爱后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后进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满腔热情去关心和爱护学生,使他们感到教师的慈爱和温暖。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一般“后进生”都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这是因为他们心灵遭受过创伤,精神蒙受过污辱,这就需要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染。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生动形象的教育,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对待“后进生”,班主任首先不能嫌弃他们,要经常同他们谈心,了解其内心世界,告诉他们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耐心地开导他们,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班主任还要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沟通信息,达成共识,发现其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赞扬,给予他们必要的自信心。

“严”是保证。对“后进生”要求要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不是严厉,不是暴风骤雨,也不是闪电雷鸣,而是对掌握标准的认真,不放松,要求他们做到的必须做到。当然,在要求的同时要讲清道理,使他们心悦诚服,做到了就及时表扬,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做不到决心不迁就,该批评时就批评,班主任对“后进生”批评教育,意味着对其负责,对其要求严格,如果这种批评教育是真诚的,而且只是就事论事,即使他一时想不开而怨恨你,你也不必苦恼,迟早有一天,学生会理解你的良苦用心的。记得有一位学生毕业后给我的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永远忘不了那一次,要不是您没收了我的钢鞭,并严肃地批评了我,也许我会铸成大错,留下终生遗憾!”诚恳的话语透出了不尽的感激。可见,班主任对“后进生”严格要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何等的重要作用。

“细”是关键。细就是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要细。我认为教育“后进生”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一劳永逸。“后进生”有进步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细致地观察“后进生”的思想动向,注意发现“后进生”的优点、缺点及诸多因素对“后进生”的影响,及时弄清反复的内外原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使他们认识到,不求进步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向前看,努力学习。要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比如:我在一个“后进生”的日记里看到他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伙青年人嘲笑、侮辱一个老年人,围观的群众没有一个去制止,包括他自己。他在日记中对这种现象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对自己当时不敢挺身而出地行为进行了深刻地自责。班主任就要紧紧抓住这个闪光点,在班上向全体同学读了他的日记,对他思想上的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向该生表示欢迎,他很受感动。从此以后,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与同学友好团结,遵纪守法,还主动向班主任谈了他自己对班里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学期末还被评为热爱集体的积极分子。每一个“后进生”都有他内心的痛苦,也有不甘永远落后的时候,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教育者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在“后进生”身上找到优点,发现他的积极因素。就像在砂粒中找到金子一样,在后进生暗淡的心灵中找到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鼓励,使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