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环形切除辅助外剥内扎治疗环形混合痔19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选择性环形切除辅助外剥内扎治疗环形混合痔19例分析

罗嗣亮张波

罗嗣亮张波(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中医院334700)

【中图分类号】R65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134-01

笔者对环状混合痔一般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方法治疗。根据随诊,并发病较多,主要为术后疼痛、类症水肿、皮赘、切除不尽,易复发等。近1年来,笔者根据PPH治疗环状混合痔原理,结合环状内痔切除方法,总结出选择性一次性内痔环形切除结合辅助个别混合痔外剥内扎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19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环状混合痔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7岁-62岁不等,病程1年-20年。其中内痔嵌顿6例。

1.2治疗方法:

根据环状混合痔痔核大小,聚集方位,数目,分清骶尾例和会阴侧。如以骶尾侧为主则采取折刀位,如以会阴侧为主则采取截石位。均垫高臀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充分护肛,用宽胶布拉开两侧臀部,尽量暴露肛门,消毒铺巾。

以纱布棒代替软木塞,使其直径与肛径一致,缓慢插入直肠6cm,然后轻旋转拉出2-3cm,使全部环形讲求团随纱布棒脱出,用已消毒备用大头钉将内痔核固定在纱布棒上,在齿线2cm处作环状切开外痔缘皮肤;在黏膜下层进行铁性分离,使全部曲张静脉丛附着在黏膜上,使整个环状痔核与直肠下端成一圆弧状被分离出,然后用电刀在齿线上方约1cm处切除直肠粘膜。边切除边用3-0可吸收线行肛周皮肤与直肠粘膜作间断缝合;切除3-9点钟处肛周皮肤及部分直肠粘膜。遇到出血点再用1号丝线作加强缝合。拔出纱布棒,此时肛门已扩张,暴露明显,于1、11点钟处混合痔作传统外剥内扎术。皮肤切口勿需缝合。查无活动性出血,用凡士林纱条内包双氯芬酸钠栓1枚,外用云南白药粉涂布,将其插入肛管,敷以纱布固定。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并给予支持止血治疗。术后第二天,予以流质饮食。

1.3注意事项

1.3.1纱布棒应小于扩肛后的肛门直径,不宜过粗过长,以免损伤括约肌,造成术后大便拆借禁或直肠粘膜损伤。

1.3.2用宽胶布拉开臀部,暴露肛门,为在直视下行肛缘皮肤及肛管粘膜切除作充分准备。

1.3.3手术切口选择,弧形切开肛缘选择外痔较小,内痔痔核较集中,核体较大一侧。外痔皮赘较多,内痔痔核相对较少,分散的混合痔(最多为2处)采用外剥内扎术间断处理。

1.3.4外剥内扎处肛缘皮肤无需缝扎,切口之间保留完整皮桥。

1.3.5黏膜切断之前要充分认清肛管直肠环肌肉走向,钝性分离痔血管,勿损伤肛管直肠环。缝合肛缘皮肤与直肠黏膜时切勿将肛管括约肌缝合在内,弧形切口边缘要整齐,切除粘膜与之相应平行,如此缝合较为整齐,不留皮赘。

2、结果

本组19例手术均顺利,无明显出血,手术时间短,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左右。术后无再出血,无明显炎症水肿,无明显皮赘。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出现术后尿潴留,4小时后拔除填塞凡士林纱条和关闭镇痛泵后4侧均能自行排尿,1例留置导尿。无明显疼痛,随访4周-1年,均未复发。

3、讨论

本组19例均为环状混合痔,采用了选择性环形内痔切除术辅助间断外剥内扎术。手术顺利,效果好,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手术操作灵活,术后肛周美观,患者心理满意,并发症少,复发机率低。相对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价格更低廉,推广更容易,但要求术者手法熟练,经验更丰富。

以往采用间断分段外剥内扎处理环状混合痔有物除不彻底(一般不能一次性切除3处以上混合痔),术后多留有皮赘,术后患者有大便未尽、粪物粘附不易拭尽等苦恼,并认为未将其彻底治愈之烦恼。

手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3.1严格掌握适当证:主要针对Ⅲ、Ⅳ期环状混合痔,混合痔其内痔核数应多于3个,如果少于3个,还是选择分段外剥内扎术为宜。

3.2围手术期处理

3.2.1术前应严格控制局部炎症、水肿、嵌顿内痔要将其复位,并使用肠道抗生素2-3天。

3.2.2充分肠道准备,口服缓泻剂及每日清洁灌肠,至少3天。

3.2.3术后应给予必要镇痛。

3.3操作要点。

3.3.1用纱布棒代替软木塞,有以下优点:粗细可调;有一定阻力,内痔牵出完全;术中渗血可迅速吸收,术野清洁干净。

3.3.2术中电刀应用,电刀应用正确与否与手术成败存在因果关系,术中小血管止血快捷、彻底。亦可用其在不通电情况下剔除痔血管团;用电凝切粘膜可起到边止血作用。

3.3.3如尾骶部痔核较多采用折刀位,如会阴部痔核集中则采用截石位,靠近会阴部切口不能太深,以免引起术后尿潴溜。

参考文献

[1]普通外科手术技巧和并发水处理,高志清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P430-P435.

[2]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2

[3]实用肛门直肠疾病学,石建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