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王立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王立艳

王立艳

王立艳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里的高素质指德、识、才、学、体皆备。其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尤为重要。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教学字、词、句段的基础知识,又要加强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在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语文课改的需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1感情朗读课文,引领体会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课堂上老师不能停留于对文章被“字词句”图解,寡然乏味,而要多一点感情指导,只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就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师生自然陶醉于美丽的大草原。所以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以及学生的感情朗读,促使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的程度,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2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所谓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状态下进入地学习。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几句导语,一首歌,一幅画或一段视频等等。如在教学《钱塘江大潮》时,为了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一个直观、全面、形象的认识,在开始上课时,我播放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段视频为导入。当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这大潮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观所震撼,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由此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课文,走近钱塘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用艺术激发学生情感

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心理学认为,人在各种情绪和情感时,都在肌体外部有所表现,即所谓外部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态势语言就是通过师生的体态、手势、表情等语言信息的一种交流的辅助方式。又由于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引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向学生传递情感,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4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呼唤学生的情感首先,教师用语言共筑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尽情敞开情感之门,教师作为学生的主导,课堂语言必须富有激励性、关怀性和启发性,在富有激情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相信学生,赞赏学生,肯定学生,让学生时刻体验着表达的快乐,与人分享的愉悦,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你的朗读让我陶醉!”“多会表达呀!”“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要敢于说,我有不同意见。”“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读,试一试吧。”“用你们喜爱的方式学习吧!”“把你们写的说给大家听吧,让大家听听你们心灵的呼唤!”用这些话语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然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有“情”必言,言而不尽。

其次,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主题,借助音乐,运用录像、课件等科技手段,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育情”。

第三,巧妙引导,激发情感。情感教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教学时,教师从教材出发,及时抓住学生心理,利用课文中积极的情感去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其四,以教促写,将情感教育推到极致。人是感情动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多方面情感的熏陶,自身的情感自然会激荡起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感情强烈了,就有了发表意见的欲望,也就有了“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把要谈的、想说的写下来,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固定化、条理化、明朗化,巩固情感教育的成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语文教师将在情感这片天地中迎接更大的挑战,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教育的阵地。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清州镇李家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