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数学教学中的美

/ 1

如何挖掘数学教学中的美

吴艳萍马效华

吴艳萍马效华(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

华罗庚曾说过:“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无味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让学生去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学习为愉快学习,从而创造出数学的美。

我发现,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美,特别是若能用数学美来解答数学问题,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点尝试:

一、学习数学中简单图形的美。

1.优美的图形总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如,请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并相互交流,然后对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评奖。“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入溪”等许多构思巧妙、意义丰富的图形加上诙谐的解说词,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为用简单的几种几何图形也能构成美丽的图案而感到惊奇,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对称均衡的数学图案设计,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

例如在上“轴对称图形”这课时,我发现这节内容正是一节典型的展现数学美的好教材。对称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绘画中有时追求对称,文学作品中也常利用对称手法来体现音韵美和节律美,生活中对称的图案和建筑物更是到处可见。数学中,对称美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几何图形中蕴含对称美,一些公式中(如牛顿二项式、杨辉三角等)也显示出对称美。轴对称图形不仅是美的,而且也是十分有用的。于是我收集了大量的生活中运用的对称美的图片,一开始就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环球旅行,然后提问:这些地方美吗?请你说说它们为什么美。然后请学生找找它们的共同点,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因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它们给人们美的享受。数学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总能找到其原型。我们也一直提倡“数学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立足学生生活环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他们从实际中体验数学之美,这样,学生便能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通过学习发现数学中的和谐美。

数学学科从定义、定理、公理、性质、公式以及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看,表面看来是独立且毫无联系的,其实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特别是由数学的对称性、统一性所表现出来的和谐性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比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一节中“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中,知其一可说明另二,学生掌握这一定理也就容易多了。

三、课堂提问的技巧美。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要问得开窍,问得巧妙,启人心智。如在研究平面的基本性质时,在引出公理和推论之前,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把一根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水平桌面上,可以观察到直尺边缘就落在桌面上,为什么?为什么有的自行车的后轮旁只安装一只撑脚?对这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要追根问底查原因,使学生先感到茫然后又急切地希望知道结果;稍经教师点拨,就使学生启疑开窦。又如,在讲集合的确定性时,先做如下的提问:“咱们班所有高个子同学都站起来。”班上较高、较显眼的几名男生很快站起来了,还有几个中等偏高的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弄不清到底该不该站。我定眼一看他们,他们很快弄明白了老师提出问题的模糊性,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到底多高的个子才算高个子呢?”因为没有规定多高才算高个子,所以“高个子同学”不能确定。然后顺理成章,很快就提出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这样,集合的确定性很快、很牢固地被学生掌握了。

四、课堂小结的系统美

在讲解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时,为了加强知识的和谐性、系统性,可用一优美的图形,帮助学生掌握。

1.在对角线顶点上的两个三角函数值的乖积等于1(即互为倒数)。

2.在带阴影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3.任意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函数值的乘积。

事实上,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美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如何挖掘它们,做到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使学生在处处享受数学美的愉悦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把数学美在教学中真正提出来,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完善教育体系和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