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谈《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崔聪1马艳霞1石磊2

崔聪1马艳霞1石磊2(1.石家庄外事职业学院;2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摘要: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探究的。本文介绍了在《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改革的几个方面。结合本课的特点通过资源整合、角色互换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关键词:素质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学

引言

《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是关于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制作方法的课程,本课程是培养学生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础,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创意设计思维及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课程基本理念就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在理论学习中,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技术的意义,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在课程实践中,调动学生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应用多媒体制作工具的技能和创意设计思维能力。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始终遵循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

1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本课选用的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第5版),内容涵盖了多媒体应用的相关概念,图像、动画和声音的处理技术以及多媒体平台设计与光盘制作。鉴于课时的限制,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取舍与扩展,例如舍弃了“多媒体平台设计和光盘制作技术”的内容,将学习重点放在了对图像、声音和动画的处理制作上,这与“多媒体”概念所含对象是相对应的,从本文后面讲到的实验内容亦可见一斑。简化了“美学基础”这一章的内容,并与后一章“多媒体数据描述”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重点讲授文件格式,为此后的多媒体对象的处理做积淀。在“数据压缩算法”这一章,我们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扩展,以使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如在“霍夫曼编码原理”的讲授中结合《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对算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增加了“香农·范诺编码原理”,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

授课所使用的单本教材毕竟有限,所以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的《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和《多媒体技术》作为参考资料,对教材中的某些基本理论的讲解进行扩展,力求精透。授课过程中注意结合多媒体应用研究的最新动态,针对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设计任务进行实例演示,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扩充与更新。

2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我们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如何使教学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然,本门课程有其特殊性,因为其本身就是讲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又是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呢?

首先,我们利用PowerPoint提供的动画效果和声音效果使原本枯燥的文字理论跃动于学生的眼前。援引相关的图片或声音素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刺激学生感官,加深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对采集的自然影像和声音素材或者影视和歌曲进行处理,不仅应用于实例演示中,而且插入到幻灯片的设计中,丰富了教学内容,突破了现有教学环境束缚。因为源于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兴趣所在,所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此外,利用PowerPoint的控件技术[1]实现教学互动,并合理控制讲解速度。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在教学中的呢?依照惯例,我们若在幻灯片的放映过程中需要使用media软件进行视频演示时,通常会有几种做法,一是插入超级链接或停止幻灯片的放映,单独打开media文件播放视频,待视频播放完毕再打开幻灯片继续进行讲授,这样不免产生脱节现象,而且在打开media软件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掌握不好即会造成课堂冷场。二是在幻灯片中插入电影或声音,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上述的教学空白阶段,但是无法控制播放的速率和音量。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利用PowerPoint中的控件技术有效的弥补了上述两种情况的缺陷。在幻灯片中使用“插入对象”命令,media软件会以完整的界面呈现在幻灯片中,我们既不用停止幻灯片的放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合理控制播放速度。

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进而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其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新知。而我们这门课的学习重点即多媒体处理的对象——图像、动画和声音,正对应于上述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所以多媒体技术更加能融会贯通于整个教学工程中。

3以实验课为基点

本课程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了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能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所以笔者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实验题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为促使学生更快更熟练的掌握多媒体处理技术,我们安排了近1/3的课时用于实验,例如实验一要求学生为本人的“自传”设计封面,可以使用自己的照片及感兴趣的图片,利用Photoshop对其进行处理并设计艺术体文字。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求问题的答案,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兴趣使然,在设计中逐步熟悉软件的操作,了解工具的使用,所以能够较好的掌握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独创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创作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多媒体作品,借此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其创新能力,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

4网络教学实施

本课程涉及内容较为繁杂,涵盖了多媒体技术处理的所有对象,而授课时间有限,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门前景广阔的计算机技术,熟悉多媒体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笔者利用网络将教学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延展。

其一,电子版教材和课件。把教学内容做成网页的形式。在网络教室中,学生可以查阅电子版教材和课件。在这里,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分节,并标注了重点难点所在,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对知识点的理解做到深化细化。

其二,视频教学,“将课堂搬回家”。犹如坐在教室中,学生可以在网上看到教师讲课的实时录像,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对其进行了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NVP(networkvideopresenter)是VOD的一种[2],它的好处是在教学的视音频信息的基础上同步播放电子幻灯,是普通VOD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有利于教学信息传递更为有效。

尼葛洛庞帝提出,面对无际的信息海洋,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信息,而应该掌握的是“关于信息的信息”。在探究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能从搜集的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抽取对解决问题有用的知识,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兴趣为动力,从而主动的探求新知。通过调查,90%以上的学生认同这样的教学方式,认为学习过程生动有趣,能够接触到先进的学习方法和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还会在课外利用各种条件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目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中选择、分析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创造信息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韩)李尚勋.《PowerPoint幻灯演示完全自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2月,P317.

[2]张剑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P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