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少数民族患者进行护患沟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如何与少数民族患者进行护患沟通

毛仁丹吉

毛仁丹吉

(甘肃省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甘肃730030)

【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与少数民族患者的沟通技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学习语言和了解并且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加强护患关系。结果:运用合理正确的沟通方法,不仅缓和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还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护理人员与少数民族患者进行沟通时不仅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还要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关键词】少数民族患者;护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03-02

沟通是一种交换信息的方法,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1]。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是提高和改进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方式,其意义在于收集信息,证实信息,分享信息以及建立信任关系。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差异很大,尤其在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地区如新疆、西藏、甘肃等,护理人员能否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显得尤为重要。

1认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1.1更好的掌握患者的病情

护患沟通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及效果、性格爱好、经济状况等,只有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开展护理活动。但是有的患者来到病房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和病痛不愿意与陌生人讲话,不利于护理人员掌握病情。护理人员与患者做好沟通,可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紧张情绪,缩短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情况,以提高护理质量。

1.2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各种治疗手段与护理措施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沟通则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心与心的沟通使患者解除烦躁、焦虑、沮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如对于恶性肿瘤的病人,除了要对其的躯体精心护理外,还要通过沟通达到理想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生活的信心,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1.3减少医疗纠纷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护患沟通做得不好导致的。如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对治疗手段不理解,据统计在纠纷中有80%~90%是由于医务人员解释不到位而发生的。护理操作需要患者的理解,信任,让患者有安全感,觉得护理人员有责任心,特别是有创伤、疼痛的操作,要给予特殊的关照、解释。

2明确与少数民族患者进行沟通时存在的问题

2.1语言不通

在少数民族聚集地,部分少数民族汉语言水平较低,护理人员若对该民族语言不精通,和患者沟通就造成了很大困难。如玉树地震中受伤的那些藏族人民,他们不懂汉语,而护理人员不懂藏语,无法沟通,救治出现很大困难,只能请翻译助手协助救治。有时护理人员只能强迫患者去接受一些操作,使患者极度不愿意,产生误解,不配合治疗,甚至会出现医疗纠纷。

2.2对于少数名族患者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了解少数名族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护理人员若不了解患者的风俗习惯,沟通时易涉及该民族禁忌的话题,强迫患者做一些其禁忌的动作,导致该患者的极度不满,伤害到患者的自尊,影响治疗。如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患者不应该强迫其使用猪体内提取出的生物制品,使用前应征求患者的意见。

2.3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不高

2.3.1护理人员沟通方法不当

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医学专业术语,部分少数民族患者不能够理解,甚至导致误解。有的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不会选择时间,在患者疲倦,反感无兴趣的时候与患者沟通往往引发患者的不良情绪,或不重视患者的想法,沟通内容与护理措施相背离,使患者猜忌,出现抵触、厌恶的情绪,或行沟通时,语速过快,患者听不懂,语速过慢,又使患者误解、紧张、着急,反而影响护患关系,降低护理质量。

2.3.2护理工作不够人性化

有的护理人员不懂得使用尊称去称呼患者,直呼床号或患者的名字,甚至对于名字较长的少数民族患者,称呼其名字时不流利、发笑、多次重复,使患者感觉不被尊重,护理人员不懂礼貌,因而不配合治疗,影响治疗效果。

2.3.3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带入不良情绪有部分护理人员不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将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中,容易传递一些错误的信息。如护理人员沮丧的情绪会使患者误解为自己的疾病预后不容乐观,因而产生恐惧焦躁。不但不能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反而影响患者的情绪,甚至与患者引起矛盾。当患者询问某些事项时,不能耐心地给予解释,大呼小叫,阻碍护患沟通,态度极度恶劣的护理人员往往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3掌握与少数民族进行沟通的方法

3.1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

语言是进行护患沟通的一座桥梁。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有选择性地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掌握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尊称、问候语等。使语言不再是护理工作中的障碍。

3.2尊重患者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

护理人员要了解并且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当某些必要的操作违反了其宗教规定时,应与患者商量,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给与该项操作的解释,并且尊重患者的选择。使患者感觉护理人员尊重他,尊重他所属的民族,使患者保持良好满意的情绪,更好的接受治疗。

3.3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

3.3.1态度和蔼,举止端庄,仪态优雅,关爱患者

护理人员的态度、举止、仪态是患者的第一映像。和蔼的态度,展示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爱护,会博得患者的信任与依靠。温柔端庄的举止,优雅的仪态体现着对患者的尊敬,给予了患者极大的精神支持与安慰,使患者有强烈的安全感与信赖感,愿意向护理人员倾诉自己的心声,利于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情况。护士除对患者病情及全身机能状态了解外,还要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进行评估[2]。护理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各方面的需求。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与爱护。如不直呼患者的床号与姓名,理解包容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要耐心的劝说与解释,解除其心理的一切困难,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

3.3.2工作仔细认真,提高护理技能

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护理人员要熟练地掌握技术,认真做好每一步,避免出现差错。如静脉穿刺时,要达到一针见血,减少患者的痛苦。在不断提高技术的同时,应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使广大患者感到满意。

3.3.3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若将这些情绪带入工作中,不但会影响自己的工作质量,精细程度,导致医疗差错,还会影响到护患沟通,破坏患者的情绪。护理人员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只要走上工作岗位就要面带微笑面对每一位患者。当遇到态度恶劣的患者或患者家属时,不可与之引起冲突,应平静对待,耐心解释,给与理解与包容。

参考文献

[1]李伟文,关于护患关系及护患沟通[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8,16(23):1194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8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