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贺光辉韩爱强

贺光辉韩爱强(1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山东潍坊261021)

【摘要】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谷红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用血塞通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2组总疗程均为14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6.7%(P<0.01)。结论谷红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梗死谷红注射液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161-02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因此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我院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用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我取院神经内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年确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排除脑出血及出血性脑梗死,无出血倾向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无严重的精神障碍和痴呆。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65.3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5岁,平均64.8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2方法治疗组给予谷红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2组总疗程均为14d,观察临床疗效。其它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相同。

1.3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2]。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均认定为有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7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8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基本治愈8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6例,无变化11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56.7%。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p=0.010)。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总有效率(%)

治疗组3071183186.7

对照组3083611256.7

注: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χ2=6.648,p=0.010

3.讨论

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主要为改善微循环,增加血供;抗氧自由基治疗;控制和消除脑水肿;恢复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因此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保护这些神经元,使神经功能尽可能恢复。

谷红注射液为乙酰谷酰胺和红花提取物制成的灭菌水溶液,红花提取液含有红花苷类和红花黄色素等成分,红花黄色素[3]为红花中的有效成份之一,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同时还具有抗氧自由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降血脂作用。而乙酰谷氨酸通过血脑屏障后可以分解产生γ-氨基丁酸(GABA),GABA与GABA受体结合后,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4]。

本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说明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是治疗脑梗死的理想药物之一,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J]1996,29(6):379-380.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李江伟.红花黄色素对家兔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及抑制剂水平的影响[J].中草药,1999,30(2):30-32.

[4]赵庆杰,刘玉梅.γ-氨基丁酸对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γ-氨基丁酸及其A受体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4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