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

王洁凤

王洁凤(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川山小学广西贵港537127)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什么是文明礼仪,或许还不怎么知道,他们只知道按照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他们也说不出为什么?要使低年级的学生能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要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去慢慢地培养。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低年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0024-0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什么是文明礼仪,或许还不怎么知道,他们只知道按照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他们也说不出为什么?要使低年级的学生能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要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去慢慢地培养。

一、仪容仪表的具体要求

仪容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外在美的表现,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素养的体现。小学生的仪表仪容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份、年龄特点,以整洁、大方为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精神,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学校制定小学生仪容仪表具体规定:

(一)头面部要求:

1、学生的头发要符合学生身份和性别特征,不烫发,不染发,不理光头。

2、男生头发前不过眉毛,侧不过耳朵,后不过领;同时也不能留那种奇怪的发型:不如头上留了个苹果头发,其他头发全部剃光、或者后脑勺留一小簇头发……

3、女生头上的头饰不过于异型,也不能太大;同时女生的刘海不能挡住眼睛,女生留长发要绑起来,不能披头散发。

4、要求学生要经常洗头,头部无异味。

5、每天必须洗脸、刷牙才能到学校。做好脸部清洁,做到面部干净,耳后要干净。

6、要学会养成经常整理自己仪容仪表的习惯。

(二)着装要求:

1、学生服装必须整洁、合身。外衣纽扣要扣好、拉链必须拉好,鞋带必须系好;里面的衣服不能长于外面的外套;不能穿过于透明的衣服,不能穿奇装异服到学校。

2、学生上学穿便于运动的鞋子,建议穿运动鞋。不允许穿拖鞋上学(夏天可以穿凉鞋)。

3、衣服和鞋子要勤换,不能穿得脏兮兮的衣服和鞋子,甚至发出异味的衣服和鞋子到学校。

(三)饰物和挂件要求:

1、少先队员上学要佩戴红领巾和校徽,不是少先队员的学生要戴校徽。

2、红领巾要保持干净和完整,戴在胸前。

3、建议学生不要在身上悬挂其他物品。

(四)手部要求:

1、学生不留长指甲,女生不涂指甲油。

2、饭前便后要洗手,全天候保持手部干净。

3、不在手及手腕处贴粘那些带图片的贴纸和涂抹。

二、课堂文明礼仪

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上课铃响了,学生要迅速回到教室,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恭候老师来上课,当教师走进教室宣布上课时,全班要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同时学生要准时回到教室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要先得到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做与课堂无关甚至不雅观的事,例如:玩笔、玩橡皮;抓耳挠腮,抠鼻挖耳……不可扰乱课堂秩序。当老师提问时,不能抢着回答,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不能东倒西歪,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使用普通话。

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要继续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三、尊师文明礼仪

尊敬师长是我国传统的美德,也是礼仪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应从心里敬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人格。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问好:如“老师好!”、“校长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四、同学之间文明礼仪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完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身体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不小心弄烂同学的东西或撞倒同学,要学会向同学认错,说“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同时该赔偿的还要赔偿。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养成教育工程,在这方面的培养,我们老师要有耐心,要有信心,同时还要有恒心,才能把这项工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