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合并糖尿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25例合并糖尿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

孙慧

孙慧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二十病区225700)

【摘要】目的:探讨25例合并糖尿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经验。结果:合并糖尿病全膝关节置换术25例,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并发症护理,加强功能锻炼指导,加强血糖监测,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卧床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037-0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解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存在内分泌障碍及手术创伤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率明显升高。对类患者采取有效地控制血糖,加强基础和专科护理对预防并发症和减少感染有重要作用。同时,加强术后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期间精心的护理,特别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骨性关节炎病人5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共25例,均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65-80岁,平均住院21天。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评估患者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史。

2.1.2评估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肿胀的程度,动脉搏动情况等。

2.1.3评估有无肺炎,感染,血栓等。

2.1.4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在7.1MMOL,指导病人和家属识别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症状和特征以及处理方法。加强个人卫生,有脚癣者积极治疗。

2.1.5疼痛护理;评估疼痛的程度、部位、性质。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略高于心脏水平20-30CM,指导患者掌握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自我放松技巧。

2.1.6心理护理:该手术创伤较,创面愈合慢,患者顾虑,与无糖尿病者相比,患者心理问题较严重,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尽量让患者及时调整保持良好的状态,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慢性病程的特点。告知糖尿病只要坚持合理用药,控制饮食,病情可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和护理。

2.1.7术前功能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训练床上翻身,抬臀,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活动,足趾关节活动。

2.1.8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糖尿病饮食,在限制糖的同时,还必须限制盐的摄入。因为食盐进入人体后,可激活体内淀粉酶的活性,加快淀粉的消化,从而加速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造成餐后血糖升高[1]。

2.2术后护理

2.2.1常规护理术毕回病房给予去枕平卧6h,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离心方向挤压引流管,[4]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做好尿管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嘱患者每日饮水大于2000ml,尿管护理每日1次,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元及骶尾部皮肤干燥、清洁,骶尾部皮肤可以用泡沫敷料减压保护,疼痛的护理:使用疼痛评分工具,常规使用镇痛泵,同时护理人员经常询问患者,随时与医生联系沟通,采取相应的措施。

2.2.2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1.防止切口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减弱,且长期高血糖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生长,使感染难以控制,均不利于切口的愈合,本组病例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换药,严密观察有无高热,关节肿痛,并密切观察患者创口愈合情况,治疗效果良好。

2.预防血栓术后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4]术前一天及术后一周速碧林皮下注射,每日1次。尽早进行自主及被动活动,手术后6H双下肢被动按摩5-10分钟QH,促进静脉回流,注意观察患肢水肿情况及末梢血运情况。手术后第二天无禁忌症者常规使用气压泵治疗BID,每次30分钟。

3.神经和血管损伤:观察有无下肢麻木,肌无力,活动障碍等,观察术后伤口出血情况及引流情况,有无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4]

2.2.3血糖监测由于手术的应激可诱发术后血糖升高,因此术后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的变化,根据血糖结果,应用降糖药物,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0±0.5)mmol/L,使用胰岛素时注意患者有无心悸、出汗、嗜睡等低血糖反应,随时掌握胰岛素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

2.2.4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主要体现在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所以糖尿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关节活动度锻炼及股四头肌增强锻炼[2]。患者术后6h即开始进行踝泵练习屈趾运动,术后第一日以肌肉收缩为主,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背屈训练、股四头肌训练、臀肌收缩训练。术后第二日开始直腿抬高练习,弯腿练习即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CPM机可帮助患者活动并且可明显减轻患者活动时带来的疼痛,每天增加5°~10°。在被动活动的同时逐渐增加主动活动时间及幅度[3]。术后4-7天,使用助行器或拄拐行走50-100M。术后8-14天,根据患者的情况,增加独立扶拐步行训练。刚下地活动的几天内,必须强调安全性,避免损伤,在厕所、走廊、病房等处要注意加强保护,防止意外创伤或骨折。术后第2周开始加强患肢主动运动,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和进一步加强直腿抬高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术后第3周巩固训练效果,恢复负重能力。[4]经上述的护理及康复锻炼后25例患者均取得显著效果。

3.小结

糖尿病患者在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伤口愈合较慢,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后耐心细致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常规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及血糖监测,预防感染,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在恢复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静,王建,陈卫.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激光杂志,2000,21(4):72.

[2]张晶,梁瑛琳.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30-31.

[3]王兆霞,李峥,刘华平,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功能锻炼状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59-161.

[4]杨舒婷,最新骨科专科护理管理创新与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护理工作流程指导实用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