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能替代需求侧服务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关于电能替代需求侧服务的思考

卜晓彤

(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山西省忻州市034000)

摘要:实行电能替代,其核心的工作就是要让客户能够充分享受到电能带来的一切便利。凡是客户进入电力新装环节,从主动服务、方案确定、具体实施等,都让客户有种电能是最佳选择的心理去接受。

关键词:电能替代;需求侧服务;应用

前言

电能市场的需求侧开发与管理是供电企业实施电能替代战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实力的具体体现。如何更优质、更快捷地为客户服务,让客户乐意将电力供应业务委托供电企业办理,真正意义上实现从客户申请到供电企业主动上门服务的转变,

1大力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性

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推动能源革命和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是促进电力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方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近年来得到了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的重视,通过采取有效的推广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在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我国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布局还不够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确保工业和社会稳定用电,化解电力供给分布不均衡、电厂机组负荷不足的局面,是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工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方向。

1.2电力需求侧管理与电力交易的联系尚不够紧密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与成绩,全国各省市对于企业开展直购电的门槛越来越低,售电企业快速发展,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但是,全国各省市的工作进度不一、力度不一,企业对于电力需求侧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参与电力交易企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显得不足。

1.3电能服务机构成长速度不够

目前,根据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公布的服务机构备案数据,目前共计有167家电能服务机构备案,其中具备一级资质的电能服务机构有40家,具备二级资质的电能服务机构127家。同时,部分省市主管部门也分别备案了可为本省市的电能服务机构。但是,由于企业对于电力需求侧的认知水平不一,各省市对于电力需求侧的力度不一,各省市的电能服务机构的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因此,对于电能服务机构的培育需要像节能环保产业一样,从政策、资金、税收等多方面进行扶持,形成下一个朝阳产业。

2电能替代典型商业模式分析

以EMC、BT、BOT、PPP等模式作为典型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2.1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国内简称EMC,国外简称EPC,指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能源服务合同,为客户企业提供节能服务、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的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EMC模式共分为3种类型: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

2.2建设—移交(BT)模式

BT是一种新型的投融资建设模式,是政府通过特许协议授权企业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由政府赎回,政府用以后的财政预算资金向企业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

2.3建设—运营—转让(BOT)模式

BOT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2.4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

PPP模式是指政府部门与社会投资者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服务的一种方式。此类商业模式适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和相关服务。

2.5设计—建造—融资—运营(design-build-financeoperate,DBFO)模式

DBFO是PPP的一种典型模式。在该模式下,政府制定公共服务的标准,私人部门据此设计、建造相应的设施来提供服务,并负责融资和运营。与此同时,政府作为服务的主要购买者,向私人部门支付使用费。运营期满,有关设施移交政府部门管理。其中私人部门在设计、建造、融资、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6企业—企业(businesstobusiness,B2B)模式

B2B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电网公司与节能设备制造商、节能服务公司、售电商、工业园区的能源服务商之间的交互均可采用B2B模式。

2.7企业—消费者(business-to-customer,B2C)模式

B2C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

3建议与分析

3.1建设云平台,挖掘企业节能改造潜力

通过建设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园区级和企业级云平台,发挥电网公司、电能服务机构、用能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企业电力实时监测数据同步传输,实现主要数据政府部门实施监控,详细数据企业实时使用。企业通过掌握自身用电情况,对企业电耗进行分析,挖掘节能潜力。在合适的情况下。通过与电能服务机构合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开展项目改造,从而降低成本,实现节能降耗。

3.2开展绿色技术认证,完善第三方评价工作

积极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作用,开展以“绿色技术认证”为标识的电力需求侧技术检测认证工作,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现场评价工作,完善评价规则。加强体系建设。由于电力需求侧项目有多种类型。就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归纳整理,建议从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电能服务机构、第三方机构等不同的角度设置相关的制度,从顶层进行设计。形成完善的工作流程。

3.3鼓励节能技术改造,鼓励开展电力需求侧项目

在开展用电企业耗电设备节能诊断的基础上,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在重点行业、重点用能企业中的应用。完善能效电厂建设政策支持及管理体系,制定相对完善的示范项目标准、实施规范和资金管理办法等。发挥市场化手段,鼓励电能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参与能效电厂项目建设,并在冶金、建材、化工、纺织、电力、石化等重点耗电行业和主要耗电产品方面集中实施能效电厂。

3.4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提高企业积极性

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新的项目形式,建议设置相对完善、具体、具有多种形式的奖、补税收政策,提高企业进行电力需求侧建设及评价的积极性。同时,建议从管理角度人手,加强对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电能服务机构、第三方机构的考核,把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作为鼓励用能企业和电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以及监督第三方机构公平公开公正评价的手段,同时,建议把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同企业开展电力交易的规模挂钩,形成倒逼机制,保证电力需求侧工作得到有效充分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和浪费。实现绿色发展。

结束语

通过电力需求侧平台的搭建、电力需求侧技术的认证推广以及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实施,对于从监测到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从而实现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周佚秋,王娟.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建议[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5(3).

[2]翟威锋,王壕.开展IDSM第三方评价工作的总结及建议。能源与环境[J].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