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左琳

(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而我国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促使我国经济管理控制能力和调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经济管理中常见的宏观调控手段入手,对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展开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宏观调控手段;经济管理;实践应用

从目前我国经济管理整体的形势上看,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势在必行,这也是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对经济管理的宏观调控可以从多角度、多方法、多管齐下入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这些手段在经济管理运用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1经济管理中宏观调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宏观调控方式的实施,对于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1经济方式

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方式,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这是一种国家集体调控行为,原因在于它可以根据国家财政及货币等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国家经济管理框架内,某种商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若出现某些纰漏或者负面影响时,这就需要国家实施经济调控手段对此类商品进行调节和控制,最大程度的减少该类商品所引起的我国市场经济状况的波动,从而避免难以控制的经济管理局面。

例如,受不可抗力因素如天气变化(暴雨、冰雹、台风等)的影响,农作物生长受损,导致减产甚至绝产,最终导致瓜果蔬菜及粮食的供不应求。此种情况下,市场上流通的此类商品的价钱自然就会比往常攀升,而在人民收入水平维持和之前一致的前提下,这就使得人们很难有较大的经济实力来购买高价位的日常用品。此时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方式就派上用场并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对物价进行管理和调节,一方面也可对工资水平进行重新界定。这样的调控手段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特殊阶段的经济状况。

1.2法律方式

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这涉及到两个部门来操作宏观调控中的法律手段: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凡是有开展经济活动的个体或者单位都需要接受经济司法部门对其进行的例行检查及审核管理。此外,对于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可行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并解决。最终达到目的是为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构建合理的法律框架。若有个人或者集体的市场经济行为违背甚至威胁该法律体系的内容,必然法律会给予他(们)相应的惩处,发挥其作用。这样一来,对于个人和集体财产有较好的保护,对于多种经济形式和模式的合法权益也能够有较好的维持,为我国经济管理及经济运行,提供法律支持和援助。

1.3行政方式

这是依靠政府相关部门以采取强制性的指令、规定等方式来调节经济管理活动,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需要政府出面解决时,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在调解过程中就会颁布相应条例和规定,这就需要涉及到各级部门无条件的服从并执行命令。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所颁布和实施的行政手段也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样就决定了该手段的实施过程不能持续时间太长,有一定的局限性。如,2008年冬季的强降雪导致许多坐车回家的乘客滞留在路上,一些不法商贩便借机哄抬物价。此种情况下,就要实施相应的行政手段对之进行调节和控制,及时制止因哄抬物价而出现的经济紊乱的状况。

2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采用科学合理且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其进行管理,最大程度上有效地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通过宏观调控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国内粮食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中的粮食价格,这就使得农民的收益不高,这无形中也就打击了我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所带动的经济力量及效益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通过劳动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经济积累进行消费从而促进内需及经济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宏观行政政策来对农业生产必需的农作物物资的价格进行调节和控制,农业生产所投入的资金有所减低。此外,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如减税免税、小麦粮食补贴等政策,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农民及农业的重视,这对于提高我国广大农民的劳作信心十分有效,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农民进行日常消费,促进内需。

2.2通过宏观调控来调节国民就业问题

在能够满足广大人民吃饱穿暖的同时,国家也要力争确保国民都有一份自己为之奋斗的工作。在民众通过自己的劳作后,能够解决自家的生活所需,而非过多的依靠国家出台的低保优惠政策,这就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在低保支出层面的压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和工厂都会出现裁减员工的现象,这就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保障下岗职工的权益,对下岗职工进行技术类或者业务类培训,积极促进其再就业而不是靠政府低保或者财政救济过日子。因此让国家尽可能地避免因大批下岗工人而带来的经济困扰。

2.3通过宏观调控来控制和调整国民收入

在吃饱饭、穿暖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国家对于民众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薪资报酬也有必要进行适度、适当、适时的调节和控制。每个公民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自身的劳作,获得相应的回报,公司或者单位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给予的工资则是体现这个回报的杠杆。然而如何才能知道工薪是否与公民自身付出和努力成正比,那就需要多方面考量,如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物价等。假如在某一时期,物件普遍较高,而公民的收入水平较低,这就使得民众无力购买和消费。换句话讲,就是没有能力去将自己的劳动所得资金去通过货币的交换而获得生活必备的物品。如果这样的情况存在时间较长,最终会影响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经济规划步骤的正常实施。所以,只有物价和国民收入成正比,引导收支平衡发展,才能让国民在稳定生活中带动内需,使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2.4合理有效地保护企业生存和成长率

企业创造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根据当下经济发展现状,国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合情合理的宏观调节和控制,当下对于小型民营企业需要多加管控,通过实施各项政策和措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推进企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更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的生存所需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结束语

一个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每个国民的不懈劳作和努力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国家从民众衣食住行的诸多方面来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从而有效地改善我国宏观调控的实施力度和经济发展质量,同时更有效地确保宏观调控手段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最终最大程度上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参考文献:

[1]杨希正.简论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J].中国商贸,2017.

[2]王诚.中国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及其理论发展[J].开放导报,2014.

[3]王诚.经济稳定:宏观调控的首要和基本职责[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

[4]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