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 1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王泓

王泓(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产科辽宁鞍山114001)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240-01

1安全隐患

(1)产科患者多,护理工作人员编制不足,急重患者多,工作量大,护理工作繁杂琐碎,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难以使工作细致到位,不能随时巡视病房,了解孕产妇的需求,为护理安全埋下了隐患。

(2)产科病房不可预知因素多,如前置胎盘大出血、米索前列醇引产造成的急产、妊高症患者突发脑血管意外、子痫抽搐、胎盘残留造成产后大出血、胎膜早破造成脐带脱垂等,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稍不留心,极易埋下护理安全隐患。还有夜班、中午班时,值班护士只有1人,如遇到几种紧急情况,无法同时应对,造成安全隐患。

(3)护士身兼数职,既要完成本班职责,还要负责其他勤杂工作,参与病房管理,带教实习生,催欠费单,接受各种检查及考核,分散注意力,往往顾此失彼,无意中造成安全隐患。

(4)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如缩宫素与地塞米松极易拿错,作用截然相反。医生手术台上消毒阴道和宫腔纱布,疏忽大意,忘记按时取出而遗留在阴道内等医疗隐患。

(5)患者要求择日剖宫产导致产科医护作息时间不一致,不能得到充分休息放松。

(6)由于竞争激烈产科医生24小时开机,孕30周后孕妇免费产检并负责高危早期监护增加了医护人员负担。

(7)防盗防呛咳包括新生儿和钱物丢失始终是困扰医护人员的安全隐患,谈虎色变。

(8)床位少,挪床现象频繁也是易造成扎错针的隐患。

(9)医护人员老化,身体透支是隐患。

(10)患者同名是隐患。

(11)新生儿洗澡及接送有隐患。

(12)带教过程中,未加强对新护士、实习生的管理,造成孕产妇安全隐患。新护士、实习生年龄小,实际工作期限短,未能完全掌握产科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操作,查对不严,无菌技术不强,加之带教老师疏于管理,放手并放眼,让新护士、实习生独自执行医嘱,势必增加了安全隐患发生的危险系数。

(13)危险时刻:节假日、周末、交接班、中午班、夜班。危险人员:新上岗护士、生活中干扰因素大的护士、带病上班的护士。危险治疗:输血、注射青霉素、静脉滴注氯化钾、催产素、硫酸镁等。以上三“危险”均存在安全隐患。

(14)护士缺乏专业知识,健康教育不到位: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较差,操作技术不熟练,健康指导及措施有时不能完全到位,使孕产妇对病情了解较少,可引发护理隐患。如产前应教会孕妇自数胎动。

2防范措施

(1)护理安全教育,常抓不懈。通过护理安全隐患具体事例,及时剖析发生的根源和导致的严重后果,使护理人员时常引以为戒,思想上重视,操作中慎之又慎,认真仔细,坚决杜绝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心。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尤其对孕妇、剖宫产术后,有特殊病情及危重病人要进行床头交接班,及时巡回病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护理安全隐患。

(3)强化安全教育,对新护士、临床实习生认真“传、帮、带”。新护士及实习生入科后,我们要言传身教,为她们做表率,经常以正反实例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做到多示范、多讲解、多指导,狠抓基础训练,培养她们多看、多想、多问、多做、多思考的能力,对新护士从严要求,从细小处带教。

(4)不断更新知识,强化护理专业技能,确保护理质量。护士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对基本的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真空抽血、导尿、灌肠、吸氧、产程观察、留置针穿刺、会阴擦洗、红外线TDP烤电、微波理疗、肛查等,力求人人过关,对产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要求熟练掌握和应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工作失误,同时能够发现医嘱失误,及时防止事故发生。

(5)弹性工作制缓解透支压力,放松活动很有必要。

(6)每日宣教到位,并发放宣教材料很有必要。

(7)对保洁员培训是必要的。防盗、卫生、服务等。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更显示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产科医护及保结员必须重视本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掌握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护理安全,确保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