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贾荣霞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摘要:当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渐渐远离现代人的视野,地球的环境状况正在逐步恶化,森林面积连年减少;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增大,世界各国探讨的课题从“环保”、“节能”迈向积极应对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当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对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思想战略的共识,在建筑界,生态学方面,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是对这一思想的积极回应与努力。但是,当前国内普遍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出现了一些将生态、绿色建筑作为口号谋求商业力量的现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认为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客观、公正、系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且可以切实推动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环境性能;指标

1.绿色建筑的涵义及其特点

2004年8月,我国建设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绿色建筑能够使能源、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想方设法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

第二,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合理使用土地,使用无污染、可拆卸材料,生活垃圾内部消化,形成类似生物链的良性循环。

第三,、绿色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强调采用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气候条件。

第四,绿色建筑周围环境有洁净的空气、水源和土壤,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以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并取得防风、遮荫等效果。

总之,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

2.绿色建筑的实施及其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

近些年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各国政府和建筑业者都在大力提倡发展环境性能优越的绿色建筑。在我国,特别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的环境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号称“中国首个国际化健康生态社区”的锦绣香江花园,位于广州番禺占地4000亩,这个项目首期开发1300亩,其中600

亩以Townhouse为主另有少量多层洋房,单体别墅的容积率在0.3以下,Townhouse的容积率在0.7以下。内有数十万平方米的滑草场、景观高尔夫、水景生态园。

对于绿色建筑目前各方还没有权威的定义,有关的提法多种多样,但基本都从认识上,将环境、人以及建筑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建筑对自然所产生的影响,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的发展规律,研究环境、人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主张“设计追随自然”,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低污染、高效的建筑技术。最大效率利用资源与最小量的废弃物排放的方式来营造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人、建筑和环境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国外的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研究它们对于中国的适应性,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实施得更为成功,值得借鉴。以美国为例。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5年为提高建筑环境和经济特性而推出的一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LEED有着一整套完整的体系,整个体系包括专业人员认证,提供服务支持、培训,第三方建筑认证等等。LEED作为条款式评价系统,从各大方面及一系列子项目对建筑项目进行绿色评定,包括可持续场地选择、水源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高效用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保护环境、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等。与其他评估体系相比,美国LEED体系最为成功之处就是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

4.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1我国绿色建筑的理论和实践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专业及大学、研究部门在政府的支持下,在绿色建筑领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理论探索和实践。1982年李道增在《世界建筑》上发表了《重视生态原则在规划中的运用》一文,这是我国建筑师第一次全面关注生态问题。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的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除了节能,目前我国建筑界还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可持续探索:一是挖掘传统建筑绿色设计的精华,如对窑洞建筑的利用和改造;二是利用地方材料,此类做法基本和挖掘传统建筑精华同时进行,在减少对场地环境的不良影响的同时,还延续了地方传统的建筑文化;三是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

4.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和全国每年的新建建筑总量相比,国内真正具有绿色设计内容的建筑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是正在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破坏生态循环、浪费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的老路: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空旷无物的广场、奢华无度的内外装修等等。其存在的问题如下:1.理论研究缺乏深度和系统性,还是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2.实践较多的流于形式,如打着“绿色”的旗帜实质却是破坏环境的建设项目层出不穷。典型的例子便是目前各地火爆的郊区别墅项目。

4.3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议

现阶段在制定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时应注意下几点:1.全局和局部利益兼顾的法规保障,如在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政府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绿色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2.制定因地制宜的标准,评估体系必须考虑地区差异,如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可以大量采用,减少冬日的取暖能耗,在寒冷地区这是一种绿色技术,而在华南炎热的地区,不仅会造成室内闷热不适,而且因为要加倍使用空调才能排热,反而增加了能源浪费。3.和我国建筑业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除了参考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必须考虑我国国情所决定的一些特殊情况:中国城市居民主要居住在公寓式集合住宅楼内;土地资源的紧缺导致保护耕地的迫切性,限制粘土砖使用的紧迫性;等等一系列现实情况。4.评估过程的科学和诚信,讲求科学,坚守诚信,严格打假,是推广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关键。

5.总结

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内涵和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的深入认识,借鉴国外成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我国己有的评价体系,根据绿色建筑评价的特点、原则和方法,创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和已做的工作如下:1.明确界定了绿色建筑的定义;2.通过比较国内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提出了国内现阶段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3.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给出合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美)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张弘,可持续发展与中国青年建筑师的未来[J],建筑学报,1999

3.顾孟潮,论城市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M],华中建筑,1998

4.(英)大卫?皮尔斯,绿色经济的蓝图—衡量可持续发展[M],李巍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