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论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田丽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生命教育理论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田丽霞

田丽霞

山西省汾阳市第四高级中学032200

摘要:人是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要关注人性的解放和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是教育者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基于生命教育理论改革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古诗词教学;生命教育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精神生活质量没有同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精神空虚,没有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从目前来看,很多人没有追问生命的价值,就连青少年,也没有深入思考这一问题,甚至很多青少年漠视生命,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清华大学的刘海洋用硫酸泼狗熊;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死他的舍友;复旦大学的投毒事件等,都说明当前的青少年缺少生命价值伦理观,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人是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要关注人性的解放和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是教育者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基于生命教育理论改革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生命教育理论概述

生命教育起源自人们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思考,一方面,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拜金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不良思潮开始在社会中蔓延,很多人盲目追求金钱和权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异化,甚至出现漠视生命的倾向,进而引发精神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生命教育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旨在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引导高中生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对他们实施生命教育是大势所趋。

我国的古诗词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一本诗歌总集——《诗经》。到了唐代,更是进入鼎盛时期,其中的名篇佳作,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早就被作为教育资源被古代教育者用于教学。事实证明,基于生命教育视角改革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实现健康成长。

三、生命教育理论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1.重视吟读,感受生命意识

吟诵和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新课改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气。梁启超先生也说过,就算完全不了解诗意,光靠吟诵,也能释放出诗词的情感,使人受到感染与熏陶,所以我们教师要通过诵读来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意识。比如我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引导学生用心诵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透过叠字“萧萧”,感受落叶簌簌而下的样子,再从“滚滚”二字感受长江之水奔腾而下的恢弘气势,体味出诗人面对落叶和江水时产生的悲凉心境,诗人想到时光飞逝,自己却功业未建,那种遗憾,可以通过诵读传达出来,以此使学生树立珍惜当下时光,不浪费光阴的情感。

2.营造情境,激发生命意识

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生命教育也是如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与古诗词有关的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使他们感受到诗人的生命情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首先,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范读,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为学生创设一种诗意氛围,将学生带入到特殊情绪情境中,从中获得一定的熏陶。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具体化,比如用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登高》画面:大凤在凛冽的吹,落叶簌簌而下,江水呼啸奔腾,只有几只孤鸟在空中盘旋,这时候,一位老人缓缓走过来,他步履蹒跚,双眼无光,重阳节本是祈求长寿的日子,但是这位老人却背井离乡,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着眼前的凄凉景色,老人感慨万千(多媒体播放《二泉映月》的乐曲)学生置身于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真实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

3.自主阅读,升华生命意识

高中生已经接近成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也提出古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与文本进行自由对话,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做出个人解读,这是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必然选择。比如在教学《归田园居》这首诗时,我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在家乡种田的行为是不是正确的,有的学生说陶渊明没有为自己的子女考虑,有的学生认为陶渊明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面对学生的解读,我没有直接斥责,而是为学生介绍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陶渊明隐居的做法。学生结合之前的自主解读,再结合我的引导,对诗人的生命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4.课后写作,升华生命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后写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写作也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重要路径,学习过古诗词之后,引导学生将学习古诗词的心得写下来,可以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有进一步了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完李清照的《声声慢》之后,布置学生写下学完这首词的体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境仿写这首词,学生完成这篇写作的情况都很不错,对这首词形成了更全面的认识。

四、结束语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至关重要,值得我们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顾洁敏.生命教育理论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徐菡.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3]陆铭.意象思维视域下高中古诗词鉴赏演绎教学案例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5.

[4]刘光霞.借鉴古诗词进行高中写作训练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5]邱杏源.古诗教学外延拓展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10期

[6]杨春娟.古诗教学“三趣曲”[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