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精细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王珊珊侯凤枝

王珊珊侯凤枝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大庆163453)

【摘要】目的:观察精细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精细护理路径模式,记录对比护理临床效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细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临床,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并广泛应用。

【关键词】精细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服务;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14-02

脑出血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提供一套精心、细致的护理方案显得极为关键[1]。精细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成熟护理管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一套标准化护理流程,并指导日常护理实践,改善预后,使患者更好的康复。本研究主要讨论精细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的护理效果,采用分组对比方式对常规护理与精细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44~73(55.85±9.2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均进行颅脑CT确诊。入选前均已排除其他严重的身体和心理疾患、意识障碍者。按照护理不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医院神经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全程存在盲目性,且无预见性和系统性。观察组采用精细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根据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制定护理路径,再根据计划落实每项护理,达到程序化及规范化的目的。

1.2.1入院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及医务人员。全面评估患者,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解释临床路径的护理行为、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鼓励患者提问及时给予解答。介绍脑出血诱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形成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护为了使患者能够内化有关知识,护士可邀请患者进行复述。

1.2.2住院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对情绪紧张患者,采取鼓励、安慰及劝说等心理学技巧缓解负性情绪。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情况。记录用药情况及用药后反应,针对所给药物特点制定个体化给药护理方案。对意识障碍患者,警惕发生压疮、坠床、窒息及引流管堵塞情况。

1.2.3出院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卧床患者,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提高生理及心理适应性。在饮食护理方面,应给予高蛋白、易消化和易吸收的流质饮食,以补充能量供给。重视患者的四肢训练,避免关节僵硬挛缩。为了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指导患者训练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电话随访,了解其近况,根据患者在生活中的困惑给予指导及帮助。

1.3观察项目

收集干预第14天护理满意度情况。满意度问卷由护理专家组自制,问卷选项采取封闭式答案,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干预第14天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若患者能复述宣教内容的80%以上为良好。记医疗费用使用情况。入院当天及干预第14天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rthel指数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情况

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的Barthel指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4,P>0.05);研究组入院当天(27.62±4.22),治疗后第14天(73.32±7.19),对照组入院当天(26.59±4.12),治疗后第14天(45.44±6.31).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6,P<0.05)。

2.2两组患者医疗费用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

研究组掌握良好17例(77.27%),医疗费用(元,x-±s)(11653.7±354.2);对照组掌握良好9例(40.91%),医疗费用(17569.5±347.8);掌握良好χ2/t(7.918),医疗费用χ2/t(14.652)。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3.讨论

精细护理路径是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及护士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而制订出规范化的护理流程。患者入院后,护士还需评估患者的具体病况及实际护理需求,进而调整护理计划,实现最优化护理。由于脑出血患者会引起脑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进而诱发神经功能缺损,出现偏瘫或活动功能障碍,临床上以Barthel指数来反映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精细护理路径充分考虑到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在住院阶段,护士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患者活动关节,练习动作,进而帮助患者形成新的神经传导突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2]。经过长时间观察,患者大多数都会因对住院的陌生感及预后未知性的担忧,而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这时,护士需避免用专业性的语言而应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及手术的系统知识。当然,由于医患之间医学框架知识的不对等性,患者不能较好掌握,甚至有认知偏差[3]。因此,护士需采取复述的方式帮助患者内化吸收,形成正确认知期待。这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成功率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临床意义[4-5]。借助健康宣教开展,研究组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另外,在整个临床路径设置过中,都是以“人为关怀理念”作为护理实践的导向及精髓。因此,患者在接受护理时,会感受到贴心、安心、舒心及放心,进而提高心理安全感及护理满意度。精细护理路径充正是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并将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进而达到节省医疗资源和住院费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开展精细护理路径在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的同时,还能大量节约患者的医疗费用,节省医院的医疗资源,并获得较高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晓东,肖宏,张禹,潘树义.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3(35)

[2]陈立琴,韩英霞,闫洪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12(22):3228-3229.

[3]刘萍.老年脑出血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46-348.

[4]罗风云.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47-748.

[5]刘华,朱卫虹,高秋菊,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