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的策略

黎比南

□黎比南

〔摘要〕现阶段小学的教学不但要实现教学目的,更要发展学生的空间。现阶段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空间图形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包含: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等,由于小学生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的学习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怎样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认为可以通过直观演示、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变式训练、转化推导、想象推理、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教学。

1直观演示,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

1.1利用生活实例举例:图形教学源于生活,学生要学习的图形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原形,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图形是学习理解空间与图形的重要资源。如《旋转与平移》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学生在字面上理解感觉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举例说明:推拉玻璃窗、缆车滑行等现象是平移;电风扇、风车的转动等现象是旋转。这样学生更容易感知旋转、平移的本质特征。

1.2利用实物模型展示:实物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如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先用长方体纸盒、正方体魔方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接着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特点;再由面引出棱,观察发现棱的特点后,又由棱引出顶点。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点的个数及其各自特征,这样能增强感知效果,便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1.3利用教具直观演示: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若能借助教具,将更容易理解知识的本质。如教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利用教具:角,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接着延长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再将角的一边按逆(或顺)时针方向转动,观察角的大小有无变化?学生在教具演示中直观感知“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然后出示大、小两个直角三角板,让学生观察、叠加比较两个直角。思考:教室里还有这样的角吗?教室外呢?通过看得见、摸得到、边长不一的几个直角的叠加体验,学生头脑中会闪现出:把学具三角板直角的两条边不断延伸,就会依次出现老师手中的三角板、黑板、墙壁、球场上的一个个直角……由此实现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的内化。

2动手实践,领会图形的基本内涵

“空间与图形”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恰当地运用学具,使学生在“玩”中思考,在“玩”中掌握知识。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用量的方法可能有误差,因而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起来,学生在动手剪、拼的过程中,自然得出结论;教学《体积》概念时,让学生演示:把一块小石头放进装有水的杯子中,观察水位的变化。思考:为什么水杯中放入石头,水面就会上升?学生很快就会想到是石头占了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石头的体积。这样,体积的含义自然在学生的脑子里形成,即“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3变式训练,理解图形的本质特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局限于一定的方位限制。因此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应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获得更精确、更稳定的知识。如:一个角可以画在不同的位置或方向;学习“互相垂直”和过直线外一线作垂线时,不仅要提供水平方向的图形,还要提供不同方向互相垂直的各种变式的练习。在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时,不仅在标准图形中进行,而且要在变式图形中进行,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理解图形的高,明确图形的高的本质特征。

4转化推导,领悟图形的内在联系

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化方式有: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①化新为旧。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②化繁为简。③化曲为直。如教学圆的面积,先把圆等分以后,拼成近视的长方形,把曲线转化为线段。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从根本上说是获得了自己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5合理想象,培养空间想象的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在空间感知基础上形成的想象能力,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如:学习“认识三角形”后,设计“猜图形”的游戏。画一个三角形,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请学生猜想这个图形是什么三角形(直角、钝角、锐角)?再露出两个角,让学生再猜。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想象和思考。经过不断比较、筛选,最终猜出准确的答案,这样活动能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升华。

6解决问题,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如学习《确定位置》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或同学的座位。这样的练习打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使数学的思想方法真正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由此可见,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整体把握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感知、观察、比较、推理,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赖艳彬.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数学空间与图形)[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姚莉华“.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1(11):8~9

作者单位:广西上思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