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建设务实性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新农村规划建设务实性的探析

扎西

扎西

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从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规划编制人员的务实、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务实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务实性

农村党员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新农村目标要求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来完成。因此,在建设新农村中大显身手,是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规划编制人员的务实

1.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建设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仅就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来说,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简单地把村庄看作是一张白纸,期望在短期内推倒重来,短时间内搞出一个崭新的村庄,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不仅许多农民负担不起,政府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当然,也不能因为其长期性而持“无所作为”,撒手不抓,或者不下大力气抓,这是对历史、对人民的不负责任,也是一种错误的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由于条件制约,经过多年努力,新农村终于得以建成。这个“福”看似来得晚一些,但实际上是恰逢其时甚至是可能比预期来得要早一些的,因此,老百姓仍然会理解,并记在心上。

2.人们讲新农村建设,谈农民建房、农村卫生环境较差,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治理环境是改善农村面貌的基础性工作,但如果仅仅这样,却是远远不够的。“以人为本”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个“以人为本”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要关注民生,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要重视人的自身发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借此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如果兜里有钱了,却像某些富裕地区的农民那样,不思进取,坐吃股份和“村集体分红款”,热衷于打麻将、晒太阳,一遇上挫折就拜菩萨找神汉求仙姑,则所谓的新农村之“新”就是空谈。

3.务实者不盲干,进取者才想干。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农村经济,但必须明白,经济上去了,新农村不见得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当前一些地方有新房无新村、有新居无新人,家里亮堂堂,家外脏乱差,这些现象的存在就是这个原因。正因如此,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这个历史任务,才显现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正是如此,各级党委、政府才有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极端必要性。有些人以为农民有钱了,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政府不必去搞新农村建设,这种所谓的“无为而治论”,看起来振振有词,其实危害极大。

4.建设新农村应注重“城乡互动,工农互补”,因为城乡、工农经济社会发展原本就是双向互动、互为补充的,试图单纯以任何一方来带动另一方都是不足取的。在强调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同时,必须增强农村对城市的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强化农业对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将新农村建设融入到城市化和工业化中来,加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比如在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中,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成产业工人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就是一个“统筹推进”的办法,不仅有助于解决好工业化进程中企业招工难问题,也可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5.有些人看到发达地区按照城市标准在农村统一规划建设新型社区,以为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这是非常片面的,没有看到农村情况的复杂性和层次的多样性。按城市标准建设新型社区有其特殊性,即这个地方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农村外来人口较多。因情况不同,新农村建设至少应有两大类别,一类是近郊村,它们在地域上即将或已经融入了城市。对这一类,重点是解决或防止制造“城中村”现象,也就是促进城乡一体化。这是因为近郊村土地收益较大,在建设资金方面困难较小,同时,农民谋生手段实现多样化,生产步入“非农化”阶段,对土地的依存度大大减小。另一类是远郊村,村民住得较分散,且仍然主要依靠土地生存,经济比较落后,没有多大财力,集中居住也便于从事农业生产。对前一类要加快推进,对后一类则要积极引导并作长期打算。

二、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务实

1.是必须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从现实情况看,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20字”目标要求,不是几句空洞口号,而是饱含着具体实在的内容,“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是要建设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要建设生态文明,“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政治文明。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都需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不可能是农民群众的自发行为。而直接组织领导的责任,必然是由“一线堡垒”和一线党员来承担。比如,要实现“生产发展”,就需要党组织和党员带领群众搞好企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多创经济效益,并以此带动和保障粮食生产,使各项生产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再比如,要实现“乡风文明”,就需要党员带头学雷锋、树新风、讲奉献、爱党、爱国家、爱集体。在正村风、民风、家风、社会风气等方面,当好领头雁。在“村容整洁”方面,也需要党组织和党员在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多动脑筋,使自己的村庄变得树木葱茏,花草相映,干净整洁,清新宜人。

2.是必须积极进行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是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等等。因此,各地党组织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在基层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工作制度、领导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从而有效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打破过去以自然村建立党组织的传统做法,围绕产业发展和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建立党组织,这不仅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更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保证。

3.是必须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新农村建设贵在“建设”,等是等不来的。虽然它需要政府的投入起先导、主导作用,但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最终还是要靠农民自己来建设。无数实践证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任何困难和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要克服急躁心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必然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指望一步实现,也不要指望跑步实现。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立足实际,着眼实效,牢固树立脚踏实地稳步推进的观念,摒弃“工程性”、“运动式”、“跃进式”的心态,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千万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克服攀比心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条件不同、基础不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总会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基础较好、经济发达地区可能要在全国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他地方要立足自身的条件和实际,定下神来、稳下心来,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自己的新农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规划建设需要务实,这种务实的精神具体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划编制人员的务实性,另一方面是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完善新农村规划中的务实。

参考文献

1.陈晓丹,新农村规划与城市规划思维方法差异辨[]]建筑遗产20136

2.谭铁成,加强新农村规划编制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中国科技财富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