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技术在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 1

吻合器技术在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刘宏伟

刘宏伟(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心医院外科辽宁沈阳110121)

【中图分类号】R73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7-0123-0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吻合器的问世,使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明显增多了保肛手术范围。本院在2000-2008年共收治直肠癌60例,其中采用吻合器技术行低位、超低位切除术28例,现总结如下:

1临床一般资料

应用吻合器技术行直肠癌低位、超低位切除术共28例,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4cm者2例;6cm者3例;7cm者5例;8cm者8例;9cm以上者10例。组织分型:高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4例、粘液腺癌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切缘均为阴性。

本组28例中,发生吻合口漏1例,发生于术后6天;发生吻合口大出血1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5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多为膜性狭窄,发生于术后3个月-5个月,均经扩肛后好转,术后复发5例,分别在术后12个月、15个月、17个月、18个月、20个月。

2讨论

2.1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适应症

大多数学者观察研究结果表明“3cm”一般情况下,仍然适用,早期癌浸润浅,为隆起型者下切缘1-2cm相对较安全。保肛术后较好的排、控便功能有赖于:①完整肛提肌、括约肌功能;②健全的神经控制。一般来讲,在使用吻合器情况下,保肛手术选择肿瘤下缘距肛缘6cm以上,病程短者可低于至4-5cm。我院直肠癌超低位切除术2例,肿瘤下切缘距肛缘均为4cm,手术效果较好,再有术后吻合口及周围之肠系膜部的复发问题。胡枋[1]报道使用吻合器术后局部复发率约7.26%,与手工吻合相比无明显差别。若片面追求保肛,而忽视根治原则,则造成生活质量提高而手术效果降低。实施保肛手术的原则,笔者认为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必须进行上方及侧方淋巴结清除,而且盆腔内直肠周围结缔组织亦应沿骨盆侧壁全部清除,超过TME范围,另外还要注意无瘤术,开腹后应做到:①纱布条结扎肿瘤近端结肠;②肠腔注入抗癌药;③以电刀喷凝于肿瘤表面;④蒸馏水浸泡20分钟-30分钟。

2.2并发症及防治

2.2.1吻合口大出血本组发现1例,来势凶猛,短期内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当即行开腹手术探查,发现吻合口肠脂垂根部动脉出血,予于缝合结扎,因有此教训,故应重视于此。

2.2.2吻合口漏

临床发现采取吻合口技术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约为2.5%-5%,本组28例中有1例发生率约为3.6%,导致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可概括为:①近远端肠管血运不良;②吻合口张力大;③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易感染,腐蚀吻合口;④吻合器使用不当:吻合时两端肠管肠壁周围结缔组织清除不足,吻合口直径过大造成肠壁部分撕裂,吻合器闭合不严,均可发生吻合口漏,本组1例属于吻合口两端肠管肠壁周围结缔组织清除不足所致。

2.2.3吻合口狭窄

使用吻合器技术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最高达28.57%[2]本组发生5例占18%,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应用外径33mm或34mm吻合器吻合,可以预防狭窄发生。术后早期扩肛也有利于预防狭窄。

参考文献

[1]胡枋,韦军民等.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2]任东林,罗湛滨等.直肠癌超低位双吻合技术吻合口狭窄原因分析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