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6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检查回顾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1826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检查回顾性分析

夏智

夏智(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睢宁221200)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025-02

【摘要】目的通过液基细胞学(TCT)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比,对妇科普查的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TCT在妇科普查中的应用价值以及TCT诊断标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液基细胞学检查准确率。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1826例TCT普查人群以及其组织学活检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种方法的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对照。结果TCT检查和组织学活检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48.7%和38.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CT检查是宫颈癌前病变普查最佳检查方法,是临床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的首选方法,尤其是高度上皮内瘤变具有有效的预警作用。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发病率占妇女全身恶性肿瘤第二位(发达国家居第一位)。因此,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筛查非常重要。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是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一项初筛性检查,可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做出初步诊断[1],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我科收集了1826例TCT诊断异常且有完整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病例,回顾性分析TCT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为提高宫颈癌早期筛查水平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临床检测诊断技术。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TCT提示异常的18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77岁。

1.2方法标本采集由妇产科医师用宫颈液基细胞学采样刷采集宫颈内外口脱落细胞,并置入液基细胞保存液中,由新柏氏2000制片仪制片,95%乙醇固定,人工巴氏染色,制成直径18mm的细胞薄片。

1.3细胞学诊断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级报告系统,即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状上皮细胞癌(SCC);腺上皮异常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US)和腺癌。TCT涂片以ASC-US及以上为阳性结果。检测方法采用双盲法。

1.4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方法1826例TCT提示异常病例均进行光学电子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行乙酸试验(3%冰乙酸),对发现异常改变者行定位活检;无明显异常改变者行3.6.9.12点多点活检;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1.5统一细胞学和组织学的诊断术语根据TBS分类系统LSIL即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及原位癌。宫颈细胞学检查以ASC-US以上为阳性结果,并对比了与组织病理学分级的符合率。

1.6统计学分析利用SAS9.10统计软件,将TCT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列联表x2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以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TCT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附表1)。统计分析显示,TCT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6,P<0.01)。

按TBS(2001)分级报告系统,对1826例液基细胞学薄片进行了标本质量的评价,即满意标本1813例;不满意标本13例;微生物检出情况分别为:念珠菌62例、滴虫12例、菌群改变41例和疱疹病毒感染4例。

表1TCT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对照(例数)

3讨论

TCT检测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及成熟的宫颈癌筛查技术。我科选择1826例TCT诊断异常病例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分析发现,宫颈病变程度较低,TCT筛查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但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的TCT筛查诊断符合率明显增加,以上结论与国内文献报道[2-3]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TCT对宫颈癌前病变,尤其是高度病变具有有效的预警作用。

另外,TBS诊断标准的准确掌握是影响TCT筛查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显示,ASCUS/LSIL为1.83:1(937/513),提示我们工作中对部分病例有判定过宽的可能,需进一步调整。TCT检查过程中,因为采样、制片及阅片等因素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假阴性,应引起病理诊断医师高度重视,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漏诊及低诊,必要时重新检查。日常工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取材部位非常重要,一定要取到宫颈转化带细胞;(2)标本成片后一定要及时固定,避免过度干燥引起细胞变形;(3)成片后要用中性树胶封片,折光好且保存时间长;(4)要不同时间反复阅片,避免主观误差;(5)细胞学检查只是初筛检查,阳性患者需要病理组织学活检进一步证实。总之,做好实验室细胞学质量控制,应定期对实验室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统计。如一段时间不满意的细胞学标本比例过高,就要查找原因。如果因制片技术不规范引起,要及时纠正;如果是临床医师采集标本不规范,要及时与之沟通和改进。各种微生物感染、宫颈的非肿瘤性病变等,如炎症(包括典型的修复)放疗后、宫内节育器、萎缩等反应性细胞改变等均是TBS分级报告系统的内容,常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微生物检出率在限定的范围内应相对稳定,如果一段时期检出率过低,则可能由于诊断标准的掌握上出现偏差,或者对非肿瘤性病变的漏诊所致,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宫颈鳞状上皮与腺上皮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其检出率在一个限定的区域范围内也应相对稳定,检查结果应定期与以往文献公布的比例及组织病理诊断相对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假阴性及假阳性率的发生,不断提高宫颈细胞学的诊断质量。

综上所述,TCT使得细胞的形态在显微镜下显得更加清晰,有助于病理医师的诊断,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尤其是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的检测,具有有效的预警作用,是宫颈癌前病变普查最佳检查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真正做到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病人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赵蕊,周羡梅,朱元莉.子宫颈细胞与组织病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78-79.

[2]张建新,张长淮,周艳秋,等,15393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的对照分析.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7):485-488.

[3]潘秦境,李凌,乔友林,等.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研究.中华肿瘤杂,2001,23(4):3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