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例药疹临床分析

/ 1

75例药疹临床分析

叶圣章

叶圣章(广东省肇庆市皮肤病医院广东肇庆526020)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4-0078-01

本人于1996年3月~1998年6月共收治药疹患者7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5例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1~58岁,其中1~5岁6例(8%),5~10岁8例(10.6%),10~20岁16例(21.3%),21~30岁24例(32%),31~40岁14例(18.6%),41岁以上7例(9.3%)。

2临床表现

荨麻疹样25例(33.3%),麻疹样17例(22.7%),固定性红斑11例(14.6%),紫癜样9例(12%),猩红热样8例(10.6%),玫瑰样5例(6.6%)。

2.1皮疹的分布头面部12例(16%),躯干、四肢33例(44%),全身散在性30例(40%)。

2.2发病情况用药后当天出现瘙痒,有皮疹者25例(33.3%),第2天28例(37.3%),第3-5天17例(22.7%),第5天以后5例(6.6%)。

2.3用药途径医生临床用药57例(76%),病人自服药物18例(24%),静脉或肌注用药46例(61.3%),口服用药29例(38.7%)。

2.4重复验证有23例病人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后出现相同类型皮疹,其中在无意中或忘记自服同一种药物有13例,医生用药10例是病人未预先告知。

2.5致敏药物种类青霉素类20例(26.7%),常见青霉素G钠、长效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头孢类10例(13.3%),如先锋霉素VI、先锋霉素V、头孢噻肟钠等;解热镇痛类13例(17.3%);磺胺类11例(14.7%),抗真菌类10例(13.3%);氧氟沙星注射液7例(9.3%);甲硝唑注射液4例(5.3%)。

2.6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升高23例(30.6%);血沉增高16例(21.3%);肝功能轻度损害6例(8%);取20例皮屑做真菌培养均为阴性。

3讨论

从本组分析,医生用药导致者占76%,病人自服药物者占24%;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时首先要考虑有无过敏情况,尽量避免;特别是应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解热镇痛类等应详细了解过敏情况,以减少过敏反应;本组常见过敏因素与其他文献报告一致。同时在本组病例中有40例是静脉或肌注用药引起药疹,占61.3%,一般情况下提倡口服用药治疗为主,可降低药疹的发生率。

在年龄上年轻人所占比例偏高。本组白细胞升高者占30.6%,可能与原有感染性疾病或者机体应激反应有关。皮疹临床表现形态多样化,主要是荨麻疹样和麻疹样改变,其次固定型药疹也较为多见,其分布无特殊性。

在治疗方面应立即停用可能致敏药物,根据病情作对症处理,严重药物皮炎,应早期应用足量皮质类固醇,这是控制药疹成功的关键,同时加强抗过敏和抗感染处理也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