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探讨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及应用

刘洋

刘洋

新疆通艺市政规划设计院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城市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在城市绿地类型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为居民所经常使用。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要为满足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本文即详细阐述了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及相关设计要点的应用。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公共绿地;植物配置

一、居住区绿地的作用和目的

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居民的身心健康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他-能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调节气温,还能美化居住区,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增加居民间的互相了解,使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形成良好的心理效应。

二、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原则

(一)生态设计的原则

绿地景观的存在除了使得居住区的更加美观,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绿地景观要为居住区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所以,在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规划分析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生态设计原则。绿地景观可以净化环境,保持空气清洁,还要吸附尘土。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二)统一规划的原则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同时进行,并将居住区内与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成网络。通过居住区绿地规划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绿地均匀分布于居住区内部,便于居民使用。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区绿化要体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题——人的需要,在充分考虑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让住户置身于舒畅的人居空间。“以人为本”是园林设计的前提,居住区环境应注重家园性、休闲性以及实用性,强调绿地的可参与性和亲和性。

(四)充分利用现状条件的原则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的自然条件、特色景观和绿化基础。充分利用居住区原有的基址条件,对原有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中有价值的水体、地形等个体尽量保留、组织到居住区的绿化体系中,实现新建景观和原有条件的融合,避免过多的人为因素而改变居住区的自然环境,保持环境景观的丰富和自然性。

(五)系统性原则

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设置应结合建筑风格与道路系统,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成,形成景观节点,景观轴,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同时居住区绿地景观系统与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应在风格上相协调,做到居住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统一,形成统一的绿地景观系统。

三、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

(一)居住区绿地景观分区设计处理

1、居住区入口绿化的设计处理

居住区的入口是界定小区内外不同环境空间的标志,是视觉驻留点。因此,居住区入口的绿化设计要考虑不同层面的因素:一是体现居住区本身的特色以及所在区域的历史、社会、文化特征;二是处理好与周围建筑、道路的关系,尤其是小区内道路和城市道路的关系;三是便于居民的使用。

2、居住区中心广场和公共绿地的设计处理

中心广场是提供表演及聚会的重要场地.一般连接社区中心、广场设计以林木和铺地来减弱城市道路所带来的分离感,广场有时会设置喷泉作为空间的焦点,自然的“绿”与“水”也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的重要因素,是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居住区内公共绿地常与服务设施相结合,成为居住区中最吸引人的亮点。根据居住区的用地情况,公共绿地的位置常出现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布置在居住区外侧,使其成为外向型空间;二是布置在居住区中心,使其成为内向型空间

3、居住区道路绿化的设计处理

在对道路绿地景观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考虑道路绿带的设计,同时还要结合周围的住宅设计状况,设计出的景观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不同的道路要栽种不同树木,要搭配不同的植物颜色和植物形态,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发挥道路两旁绿地的关键性作用。通过这样的科学设计可以美化居住区的环境,也能够提升城市生态的防护网体系,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

4、居住区内的小品景观

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主要有花台、栏杆、座椅、圆桌、凳以及雕塑、宣传栏、果皮箱、圆灯等。小品景观作为居住区外部空间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形成居住区面貌和特点的重要因素。它的设置应根据居住建筑的形式、风格、居住环境的特色、居民的文化层次与爱好以及当地的民俗习惯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材料。

5、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处理

水景设计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合理设置。常见的居住区的水景类型有:瀑布跌水、生态水池、喷泉和倒影池等。在形式上则根据不同的空间区域进行相应的布局。一般分为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种。自然式水景多与植被、山石、地形组成具有自然韵味的景观。规则式的水景多与广场、建筑物配合造景。喷泉多与广场结合,或独立成景,或与水池结合组景。

(二)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与选择

1、植物配置的原则

一是乔灌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花卉草坪。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创造出安静优美的环境。

二是植物种类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单调,更不能雷同,要达到多样统一。

三是在统一的基调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

四是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栽植外,一般都要避免等距离的栽植,可采用弧植、对植、丛植等,适当运用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

五是在种植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依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以及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

2、植物的选择

一是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用驯化的外来及野生植物。乡土植物最能适应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成活率较高;另外,免除了外地采购、运输之劳苦,还避免了外来病虫害的危害;再者,乡土植物的合理栽植,还体现了当地的地方风格。为了丰富植物种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驯化已经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外来及野生植物来弥补当地乡土植物树种的单一和不足。

二是乔灌木为主,草本花卉点缀,重视草坪地被、攀缘植物的运用。高大雄伟的乔木是园林绿化的主体,最能体现艺术效果,再通过多种多样、色彩丰富的灌木、花卉、草坪、攀缘植物等的合理搭配,组成平面上成丛成群,立面上层次丰富的一个个季相多变、色彩绚丽的黄土不露天的植物群落。从而起到植物景观的完美及生态效益的发挥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栽植速生树能尽早发挥绿化效益,慢生树见效慢,但寿命较长。这样说来,在树种选择时,合理搭配速生树与慢生树,才能达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做到分期、分批使慢生树取代速生树。常绿树四季常青,缺少季相变化,为丰富四季景观,在选择树种时考虑适当比例的落叶树。

结语

综上,居住区绿地景观,应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树立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理念,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坚持生态建绿理念,在设计上,相关人员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颜色特点以及气味等,使植物之间的搭配更加科学,实现设计的和谐性。

参考文献

[1]方红霞.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原则[J].甘肃科技,2011(36)

[2]杨曼荻,郑梦溪.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