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气象一体化观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如何进行气象一体化观测

王思莹林彦丰

王思莹林彦丰尚志市气象局150600

摘要气象观测一体化是适应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和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观测人员的一岗多责,促进观测岗位的集约化的重要“助力器”。而地面观测主要是为预报服务,为预报提供依据。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建立了一体化平台。

关键词气象一体化观测

一、建立一体化观测体系的意义

建立一体化化观测之前的观测的月报表是月末首先由观测站的预审员将本站的月资料形成A、J文件,并进行疑误审核,对缺测、疑误数据进行处理,输入元数据,也就是备注、纪要、气候评价。于下个月初将审核处理过后的A、J文件上传到省局网络中心,由省审核员再一次审核,将发现的疑误交给台站处理,上传,然后于下个月末将最终审核好的A、J文件上传到国家局。这样一来对于预报来说就错过了时效性,大大降低了预报的准确率。推出了一体化后,于下个月末才能看到的月数据文件下月初便能看到了。一体化平台将审核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台站为主,改为了省网络中心为重点,取消了台站审核员。由原来的月末才输元数据文件改为了每天每时台站观测员输入。省网络中心工作人员随时监控台站上传的小时数据文件,如发现有疑误,便及时通过一体化平台传到台站,台站观测员要在每小时数据文件上传以后登录MDOS平台,进入到国家站数据质控信息处理页面,点击“台站处理与反馈”,通过滚动条信息查看是否有本站的疑误信息,如果有则要判断此数据是否正确,正确便确认,反馈给省网络中心,如确实为错误,就要将正确的数据上传。

二、一体化观测的方法

为了保证一体化观测的数据准确、及时。台站观测员要做到:

1、检查并处理21时—7时数据

观测员接班后,首先将逐日地面数据文件检查判断一下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地温、草温等数据从21时到07时是否有跳变,如有跳变,那么就进入远程监控页面,通过分钟数据是否连续可判断出该数据是否正常。数据连续升降,则为正常,如一分钟内突然升降很多,便要判断何时值为正确,需进入到该正点数据界面将正点数据改正确,这时就要看看极值是否受到了影响,将不正常时段内的数据排除,从剩余数据内挑取小时极值,小时极值除了该小时数据都不正确外,不能缺测。正点数据有疑误时,首先从分钟数据正点前10分钟数据中挑取,如没有正确值,接着再从后十分钟数据中挑取,前后十分钟都没有正确的,用人工数据代替,无法用人工观测的,用内插法求得,也就是取前后小时数据平均值作为该正点数据。如连续两小时以上数据需处理时,按缺测处理。以上这些处理方法都需要在元数据界面备注栏处注明,并上传。

2、及时维护仪器

每天要去观测场看一下采集器是否正常,地温传感器是否一半埋在土里(没积雪的情况下),有积雪不用管它,埋在雪里就好。草温传感器在积雪达到6厘米时应拿出放在雪面上,下雪时随时拿出雪面,并将草温观测改为雪温观测准确时间记到备注栏并上传。同样,当雪深降到6厘米以下时,也需在备注栏注明时间并上传。地温传感器被雪覆盖时也需在备注栏注明并上传。接着5月至9月时检查雨量传感器有没有被昆虫等堵住,要时时保持通畅。时常检查大型蒸发水量,随时补充水;10月至4月时则要检查称重式雨量传感器融化剂等是否充足,如积雪太多需要清理等等。小型蒸发遇到大雪时要随时将雪量出,并将所量得数据记在工作日记上,供20时后计算蒸发用。回到值班室填写维修日记。

3、处理疑误方法

每天每时监测数据,接收上面疑误信息,及时处理。

当没有降水现象而有降水跳变时,有两种情况:一是滞后降水;二是空翻。滞后降水也就是雨停后三个小时以内雨量传感器有跳变,那么就要把该时降水量加到降水停止的那一分钟上,而此时正点数据文件内的小时及分钟降水数据则删除。遇到空翻时,进入该时正点数据文件将其删除,并在工作日记中注明。如遇冰雹,则应马上观测其直径,并在元数据界面的纪要栏内注明最大冰雹最大直径,并及时上传。当冰雹直径大于10毫米时,还应称其重量。

4、定期维护场地设施

每星期至少一次整理地温场,去除杂草、松土等。小型蒸发内的水要保持清洁,在大风过后,于20时量完蒸发后将水全部换掉。雨量传感器要定时清洗,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前对雨量传感器进行校准。要时刻注意日照筒小眼保持畅通。观测场内草要定时割,以保证草保持一定高度。人工观测仪器虽然只是作为备份用,但每天晚20时后要将人工雨量筒内的水倒净,以备不时之需。地面温度表仍需每天巡视,表身需保持一半埋入土(雪)内。遇到下大雪时,要随时将其拿出放在雪面上。每晚20时后调整最高最低温度表、最高最低地温表。每天要检查湿球温度表的水是否充足,要及时补足。

5、记录天气现象注意事项

一体化平台将审核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台站为主,改为了省网络中心为重点,取消了台站审核员。由原来的月末才输元数据文件改为了每天每时台站观测员输入。省网络中心工作人员随时监控台站上传的小时数据文件,如发现有疑误,便及时通过一体化平台传到台站,台站观测员要在每小时数据文件上传以后登录MDOS平台,进入到国家站数据质控信息处理页面,点击“台站处理与反馈”,通过滚动条信息查看是否有本站的疑误信息,如果有则要判断此数据是否正确,由省审核员再一次审核,将发现的疑误交给台站处理,上传,然后于下个月末将最终审核好的A、J文件上传到国家局。这样一来对于预报来说就错过了时效性,大大降低了预报的准确率。推出了一体化后,于下个月末才能看到的月数据文件下月初便能看到了。如今,夜间不守班,天气现象特别是夜间天气现象如何记载呢?夜间常出现的现象有露、霜、结冰、雾等。露是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露常出现在连续几小时相对湿度大于90的夜间。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一种凝华现象。霜则易出现在温度低于0摄氏度且湿度很大时微风的夜晚。结冰则是地面温度小于-2摄氏度时一定要记载。雾出现的条件是相对湿度大于90,且十分钟风速小于4米每秒,雾出现时能见度小于1000米。轻雾则是相对湿度大于70,十分钟风速小于4米每秒,能见度小于10000米且大于等于1000米。

6、月气候文件输入方法

月末值班员应于20时观测并输完逐日地面数据文件上传后,在MDOS平台元数据界面的月气候文件处输入月气候评价分析文件。比如,本月气温为多少度,与历年比是高了还是低了,变化了多少度。降水为多少毫米,与历年比是多了还是少了,相差多少毫米。月总降水过程为几次,连续降水记录大于等于0.1毫米一个过程为一次降水。日期分别为某日要列举出来。本月温度有正常略高、正常略低、偏高、偏低、特高、特低之分,降水则分正常略多、正常略少、偏多、偏少、特多、特少。温度、降水等数据要到报表编制打印中查找。输入完整后上传到省局网络中心。观测员应于每个正点后看一下数据是否已上传,并检查一下是否有缺测项或野值出现,保证数据及时、准确。

通过观测员的正确的观测、准确的记录,技术的娴熟,保证了一体化观测体系的有序运转,提高观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