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临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干预

曾秀华

曾秀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产科365000)

【摘要】调查50例住院临产妇心理特点并在临产期进行心理护理。结果临产妇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复杂的心理特点,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缓解临产妇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临产妇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临产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042-02

研究临产妇的心理规律,并采取一些心理干预措施,消除她们紧张恐惧的心理,帮助她们稳定情绪减轻痛苦,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成功分娩。本研究对50例临产妇入院到分娩出现的心理特点及产生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1临产资料

观察以单胎头位住院分娩的临产妇50例,通过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表式统计,发现临产妇焦虑及疑虑者35例,占70%;恐惧害怕者30例,占60%;能正确对待分娩,心理变化较小者6例,占12%。根据这些临产妇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妇心理状态较稳定顺利分娩的40例,占分娩总数的80%不顺利着10例,其中剖腹产9例,会阴侧切+产钳助娩1例,两者占分娩总数的20%。

2产妇临产后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1愉快心理

调查显示,产生愉快心理的产妇大多心理素质、身体状况和文化水平较高,对临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一种即将做母亲的幸福和自豪感。

2.2恐惧和焦虑心理

大多数孕妇都是第一胎,认为分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些都会使她们顾虑重重。对疼痛产生恐惧,担心产程不顺利,担心孩子有畸形或担心孩子性别是否令自己和家人满意,所以这些都使临产妇精神上恐惧和紧张,出现焦虑反应。

2.3敏感多疑孤独无助心理

临产妇对周围事物感知敏捷,细心琢磨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也特别注意丈夫及家属对她的态度,另外,宫缩发动后,进入待产室,由于目前医务条件限制,一般身边不允许留陪家属,这时候的产妇犹如上战场一般,与家人依依不舍地告别,好像失去了精神支柱,产生了孤独感、无助感。

2.4对阵发性腹痛耐受性特别差

少数产妇对宫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耐受性特别差,因疼痛过度紧张导致过度换气,造成呼吸性碱中毒,母体血红蛋白释放氧量下降,影响胎盘供氧;或由于氧摄入不足,大喊大叫,体力消耗过度,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致胎儿宫内缺氧发生胎儿窘迫。

3产妇临产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不良心理状态对她们分娩极为不利,这种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可使产妇在分娩时自主神经失调,容易接受恐惧和紧张的刺激,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母乳不足等,手术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有损母婴健康。有效地控制不良情绪,减轻或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是保证产妇顺利分娩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对保证产程的顺利有重要的作用。

4产妇临产后的心理护理措施

4.1新入院的产妇

4.1.1热情接待

助产人员真诚的自我介绍是与产妇建立信任的关键。讲解待产与分娩的有关知识,并且要给产妇以良好可信的外表,如态度从容镇定、仪表整洁美观、姿态稳重大方、表现精湛的医术等,这些能引起对方的信任,给产妇带来安全感。

4.1.2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病区要整洁、温馨、安静、无噪音,在走廊里摆放一些绿色植物、鲜花或干花,室内布局家庭化,墙壁上张贴传递母婴信息的图片,为产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待产室,鼓励产妇相互交谈,互相鼓舞。让产妇在荡漾着心旷神怡的轻音乐中静候幸福时刻的到来。

4.1.3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产妇临产进入待产室后,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与孕妇交谈,首先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和需要,针对产妇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正确运用艺术性语言,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耐心的作出解释,用同理心去看待她们、安慰她们,使其情绪稳定,让其有依托的感觉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分娩全过程心中有数,增加对分娩的信心。对那些又哭又闹的、不吃不睡的产妇,首先要尊重她们,不能单纯地视为娇气而无端地加以指责,要对她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向她们耐心解释,只要配合默契就一定能顺利分娩。让他们了解哭闹会造成体力的消耗,热能的不足而引起宫缩乏力,产程过长,手术率上升,出现胎儿宫内窒息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努力为临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她们配合医护人员转恐惧感为安全感是十分重要的。

4.1.4保护隐私与尊重

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暴露产妇身体作检查时,首先拉上围帘与外界隔离,尽量做到暴露最小面积。同时产妇进入待产室后,个人爱好、习惯依然受到尊重。如抱枕、饰物随时伴随其身边,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也不失尊严。

4.2进入产程后的孕妇

4.2.1科学有效的指导:1.心理护理:给产妇讲解分娩有关知识,告诉她们正常情况下分娩的时间,并给予产妇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消除其对分娩的忧虑和对宫缩痛的恐惧。2.行为指导。包括腹式深呼吸和自由体位。指导产妇对宫缩痛时做腹式深呼吸的动作,对胎膜未破的产妇,鼓励和帮助她们采取卧、走、立、跪等自由体位,进入第二产程,指导产妇深吸一口气后再屏住力气,以增加腹压,促使胎先露下降及胎儿娩出,每次宫缩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

4.2.2非语言行为的支持:身体的接触目光的鼓励

当产妇正在宫缩的时候,一句“让我握住着你的手”,另一手轻柔地抚摸她的腹部及腰部,以缓解疼痛。用充满温柔的目光和适当的微笑,关注的神情向产妇传递爱心,关心和鼓励等正能量,使之增加顺利分娩的信心。

4.2.3饮食与营养的支持

分娩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鼓励孕妇在宫缩的间歇进流食或喂食富含糖或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使机体有足够能量来缩短产程,减轻痛苦。

4.3对阵发性腹痛耐受性差的产妇心理干预

4.3.1音乐支持疗法

让临产妇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可达到分散注意力,放松紧张的情绪、缓解焦虑的减轻分娩疼痛目的。据报道倾听半个小时音乐相当于口服10mg镇定剂,音乐能够显著地提高人体痛阈,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其物理、生理学机制是利用共振原理,调节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生理功能,激发人体产生天然的镇痛剂一吗啡太。音乐治疗还能调节大脑功能,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4.3.2自我效能理论运用

自我效能理论系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景能力的信念。

研究表明,利用榜样作用可对临产妇的心理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安排已顺产的产妇与临产妇同住一间病房,使产妇间相互支持、关心、帮助,利用榜样(已顺产的产妇)影响临产妇,以调动其自身潜能,发挥她们在产时的能动作用。

4.3.3呼吸控制法

据文献报道,腹式深呼吸能帮助临产妇稳定情绪,减轻痛苦,缓解她们的紧张心理状态。腹式深呼吸可增加氧气的吸入量,从而解除平滑肌的疲劳,减轻疼痛。腹式深呼吸还可减轻临产妇对宫缩痛的敏感性,使皮质醇分泌减少,减轻了因宫缩引起的疼痛感而消除她们恐惧心理。

4.4进入第三产程的产妇

首先要告诉产妇胎儿已顺利分娩,在性别方面先了解产妇及家属的愿望,着重作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共同帮助产妇解除思想工作,暂时不告诉产妇性别,待胎盘娩出,子宫收缩良好时告之,或选择其他时间在告诉产妇。

总之,通过对50例住院产妇心理状态调查,显示:临产妇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因个体不同略有差异,但以焦虑和疑虑者多。研究提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孕产妇的心理应激程度,维持分娩过程中生理指标的稳定,治疗性触摸可舒缓肌肉的紧张度,改善微循环,降低临产妇对疼痛的敏感性,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利于顺利分娩和产后恢复,提高围生期保健的质量。为此得出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为产妇提供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利用音乐疗法、呼吸控制法、自我效能理论充分调动了产妇的主观能动性,缓解产妇恐惧焦虑情绪,从而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顺利分娩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