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治疗支气管哮喘2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硬膜外阻滞治疗支气管哮喘2例报告

王英

王英(湖北省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湖北麻城438300)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237-01

【摘要】目的根据硬膜外阻滞作用机理和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采用硬膜外阻滞方法来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取得满意效果,预防性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阻胺药、抗菌素中药等,降低了支气管哮喘复发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硬膜阻滞

近年来麻醉专业技术迅速发展,它不仅应用于外科手术、术后镇痛,还广泛应用于临床,如癌症晚期镇痛[1],治疗某些疾病顽固性疼痛都取得了满意效果,临床已有许多报导。本文报告2例支气管哮喘呈持续状态的病人,经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1:黄某,男,37岁,每年初春因感冒诱发阵发喘息已5年。近期因感冒诱发喘息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于1999年3月20日入院,经用茶碱、肾上腺素治疗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治疗[2];效果只是暂时显效缓解症状。患者入院时呈端坐体位,听诊两肺可闻明显喘鸣音、出汗、口唇、指甲发绀,测BP110/80mmHg,P112次/min,R48次/min,经查血、尿、肝功能均正常,根据硬膜外麻醉阻滞机理,试用硬膜外阻滞治疗,选T4-5棘突间隙常规消毒后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3㎝,固定导管平卧后注入1%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10mg(内含肾上腺素1:20万)首次试量3ml,观察5min后无脊麻征象,BP、P、R无明显改变,同时给氧,再注药7ml,注药15min后,喘息停止,测BP100/70mmHg、P98次/min、R28次/min测出T3-8阻滞区,肺部听诊只有少量湿鸣音,保留导管6天,每日在患者预感到喘息发作前用药,地塞米松由10mg渐减量至2mg,在疗程中联合应用抗菌素、抗组胺药、中成药等。经上述治疗10天后痊愈出院。一年后随访患者到发病季节预防感冒,注意保暖,增强体质,预防性服用中成药至今未再复发。

例2:胡某,女,30岁,每年寒冬季节因感冒诱发阵发性喘息已3年,加重5天,于2002年12月5日入院,测BP100/mmHg、P100次/min、R46次/min,患者呈端坐位,张口呼吸、口唇、指甲发绀,双肺布满哮鸣音,立即给氧、解痉、镇静等处理,病情好转后,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用药方法同例1。硬膜外保留导管7天后拔出,经硬膜外阻滞用药+抗炎+抗组胺联合治疗12天痊愈出院,随访患者次年在发病季节防预感冒,注意保暖,增强体质,预防性服用中成药至今未再发病。

讨论

硬膜外阻滞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利多卡因阻断了躯体植物神经的传入冲动,肾上腺素能使细胞的cAmp的浓度增加[3]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地塞米松具有抗过敏作用,从而打破了维持支气管持续痉挛的恶性循环,所以能立即解除支气管哮喘状态。在急性发用频繁期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结合中西药治疗,同时患者在发病季节注意保暖,增强体质等可降低支气管哮喘复发率。

参考文献

[1]王高谭,等.《临床麻醉学杂志》1998.I(1)27.

[2]《内科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药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