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郑大旺

廉江市河唇镇姜家垌小学广东廉江524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乡镇以及农村的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这也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的问题,留守儿童因缺乏家庭教育,造成了校园教育困难等问题。基于此,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笔者通过探索研究,在文中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从社会和校园教育以及家庭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

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不断的增加,而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常年不在家,所以生活方式一般是爷爷奶奶监护或者是在校寄宿,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留守儿童现目前的诸多教育问题。学生自控力差、厌学辍学、与他人发生冲突都是留守儿童目前出现的问题。所以,笔者通过教学经验以及探索研究,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切实的角度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以及策略,希望能让留守儿童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因为农村收入普遍偏低的原因,许多父母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出于无奈选择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父母亲或者亲朋好友,或者选择父亲一人或是母亲一人外出打工,孩子就变成了单亲抚养的状态。单亲抚养造成了监护人的劳动力增加,直接影响到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出现家长监管不力的状况,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1]。

部分家庭选择托付给自己的父母,而老年人通常精力衰弱,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又普遍较低,对儿童的教育质量以及和儿童的沟通效果都不如父母,并且我国的老年人通常有溺爱孩子的习惯,这就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亲朋好友对儿童的监护通常缺乏关爱,而儿童在非直系亲属的监护下通常会生出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所以监护效果相较于直系亲属监护大打折扣。留守儿童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所需的情感得不到满足,身心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情绪较为不稳定、容易出现厌学甚至辍学等现象。

自2013年以来,我国就已经越发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近年来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也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不少县被立为留守儿童教育干预试点县。但是留守儿童的数量却逐年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发严峻。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

(一)师资力量缺乏

我国农村目前的学校普遍稀少,部分地区因为地理原因交通不便,导致教学资源缺少,学校中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因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差,所以愿意到乡下支教的老师极少,从而导致了农村师资队伍不健全的问题。学校不能全面的管理学生,对留守儿童也不能尽到全面监管的责任[2]。

(二)监护者不能起到教育作业

父母进城打工的情况下,在农村老家教育孩子的通常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但是老年人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教育,部分甚至不识字,不能起到在家对学生学习的监管作用,这也是导致留守儿童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在国内的未成年犯罪人员统计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无业人员,而在犯罪案件中60%的未成年人都是农村户口,大多数犯罪人员都是初中以下学历的未成年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降低其辍学率能够有效的保证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下降,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亲不在身旁,从小缺乏父母的关怀,所以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都比较孤僻,与家里现目前的监护人缺乏沟通。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不全面,对建立完整的三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3]。通过对未成年人有效的教育管理,能够促进留守儿童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的成长。

儿童是未来社会的顶梁柱,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只有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的监管以及关怀教育,才能让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四、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实际探讨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学校中与学生沟通联系最多的是班级中的班主任,要想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班主任在其中要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集体氛围的建立

留守儿童一天中除了在家,最多的时间就是在学校中,班主任是在学校对学生了解最多的老师。班主任应当对班级中的留守儿童进行充分的了解,联系各科目的老师,不能对留守儿童打上“异体标签”,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歧视,应当通过正确的方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引导,生活上给与充分的帮助。班主任可以针对留守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让留守儿童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学校里班级对学生来说其实像一个大家庭,班主任要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组建集体娱乐项目的形式,加强班集体的团体精神以及合作精神。比如,集体跳绳,课间的集体游戏等等,以此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留守儿童能够加强与其它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感情。教师要保证将集体儿童和普通学生平等对待,这也是对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尊重。

(二)心理疏导

班主任在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善于观察留守儿童的情绪,对于情绪低落或者情绪异常的学生要及时慰问,帮学生解决心理和生活上的难题。其次,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展开定期的励志讲堂,围绕如何变得坚强以及树立人生目标开展相关的讲述。鉴于农村的师资力量不足,班主任可以充当心理咨询老师,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找老师给予帮助以及意见,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其自主意识,进而消除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关爱导致的心理障碍。学习是学生在生活中的主业,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校园的“诗朗诵比赛”“校园演讲”“校园文化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的精力放到学习上来,通过集体学习的氛围,将内向的留守儿童融入集体学习的环境中,在活动中得到帮助以及锻炼。

(三)精确帮扶

班主任老师可以增加家长会的次数,通过家长会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情况,家庭条件差或者家庭环境恶劣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可以联合科目老师定期上留守儿童家里做家访,通过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弥补留守儿童心灵上的空缺。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可以通过和留守儿童结成“对子”的形式,长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调查,从学习生活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在学生的生活上尽可能的帮扶,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4]。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安排相应的科目老师,对留守儿童较差的科目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不懂的知识要及时的进行解答以及引导。其次是生活上的帮扶,针对寄宿的留守儿童,班主任要留意留守儿童的饮食状况,及时的联系家长保证留守儿童的生活费用,对其生活上的习惯加以纠正,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关怀。再次是针对“走读”的留守儿童,家长应当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多与监护人沟通,时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以及学习情况,可以和监护人共同构建留守儿童的成长记录,让学校家庭双方都能及时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四)沟通平台的建立

班主任可以组建起互联网平台,通过对“QQ”“微信”的运用,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以及在外打工的家长拉进一个聊天群组中,班主任可以在群中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也能通过网络,发放学校的最新通知,让家长与家长老师与老师之间通力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关爱以及教育。学校方面可以引进视频沟通的设备,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和在外打工的家长视频聊天,加强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五)书信沟通

班主任可以向留守儿童布置“给爸妈写信”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定期记录下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然后以信件的形式由班主任统一寄出,增加学生和父母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系,在外打工的家长也能更直观的了解到学生近期的思想活动,发现异常情况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和班主任及时沟通。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管理具体实施起来非常繁琐,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诸多困难,但是由老师、监护人、家长的三方联合,通过具体的关怀教育肯定能改善留守儿童的不良现状。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未来的脊梁,留守儿童的管理也应该引起社会单位的充分重视,将留守儿童问题当成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加以解决。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要以爱当先,通过有效的施教方法,为留守儿童搭建快乐的学习生活平台,填补学生心灵上的空缺,通过校园教育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发展以及自己的家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燕.浅析农村班主任如何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J].中外交流,2017(44):65-66.

[2]王毅.农村学校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策略[J].中文信息,2018(4):89.

[3]陈荣才.如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23):61-62.

[4]赵君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J].新课程·上旬,2017(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