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

旺静然

旺静然

(河北唐县雹水乡黄金峪小学,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09-0042-01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其教学效果颇佳,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注重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例题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生活实际;数学教学;效果颇佳

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来自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又能沟通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尤为重要。一般,教师要选择创设有探索性的情景或创设有趣的情景,才能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更具实际。

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导入时,这样设计:“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关比例的应用无处不在,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多少有趣的比例吗?”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事例说明:“将人的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自己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自己身高的长度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好处,买袜子或鞋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浇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大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等,这些都是用人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下面我们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象这样的创设情境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能激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量一下事先准备好的小红旗的长和宽,写出长和宽的比后,让学生量比较大一点的红旗后再引导让学生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面大的红旗,但长和宽的比不能改变,学生明白了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生活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厂、榨油厂和某些其他的工厂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产品合格率等。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参与生活实践认识问题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我就让学生到篮球场,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让学生量乒乓球台算面积、量国旗算面积。又如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我就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最后请学生估算一下我们学校大约占地多少公顷。在同学生激烈的争论声中结束了这堂课。这样的教学安排,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又从生活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后,让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这种性质的实际用途:“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做成了三角板,三角支架,自行车的三角架等。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做成了推拉门,电动门等”,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教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由此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是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近感的内容。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不同的内容,将会对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就会使教学活动过程显得枯燥乏味;有趣的内容,将会使教学过程变得趣味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