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建筑加装电梯浅底坑技术风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现有建筑加装电梯浅底坑技术风险分析

苏小波姚鸿窦小委

(沃克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浙江湖州313009)

摘要:在伴随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多层建筑需要加装电梯。一些多层建筑当中,由于涉及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对电梯的警告布局和强度进行考虑。由于地下管网以及房屋强度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在加装电梯施工的时候出现了底坑无法下挖的情况,而且底坑技术能够将底坑深度不足以及加装电梯方面需求的矛盾得到合理的化解,尽管设计浅底坑打破了原有的规范要求,在缓解矛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安全风险,本文对现有建筑加装电梯浅底坑技术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加装电梯;浅底坑技术;安全;风险分析

1现有建筑加装电梯浅底坑技术概述

现有建筑是指的是已经建成了一定的年限,在订购电梯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物。由于电梯等设备越来越普及,在一些老旧小区当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加装电梯工作,电梯的加装工作与土建、安装、制造等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土建符合要求是能否安装电梯的基本条件,在加装电梯的过程中,其制造方式和依据与普通电梯相同,为了让加装电梯施工时,底坑深度和顶层高度无法达到要求的问题进行解决,可以使用浅底坑施工技术。

因为一些条例和法规的限制,在电梯加装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要求,从本质上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但是在实地勘测的过程中,某些小区底坑开挖会将原有的建筑结构破坏,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因为建成的过程中,光纤电缆、市政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等排列错综复杂,在开挖底坑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说牵扯到众多部门管线的移位,费用比较高,而且在协调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而且地勘施工技术将电梯使用需求和抵抗不足的矛盾进行了处理,然而也会造成一定的风险,

2加装电梯全生命周期风险分析

电梯是一种特种机电类设备,其经营维修、制造使用都需要在质监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操作,在生产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依照相关的标准来执行,在电梯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其本质需求是稳定性、安全性。在全寿命周期当中,损伤预防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相关规范、细致评估分析风险,可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措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主动预防,也就是利用大量的安全保护机制来控制风险,比如说极限限位装置、门锁电气装置等,另外是被动预防,也就是留足相应的刚性机械结构和空间尺寸,对风险进行抵御,比如说,足够小的井道壁、较强的机械结构、充分的顶部空间和底坑空间。没有根据相关要求执行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在电梯安全当中,被动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作用甚至比安全保护装置要大。

2.1底坑空间不足产生的影响

在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当中需要底坑留足够的空间,空间大小需要以超过一个0.5×0.6×1米的长方体为准,设计这条规范的目的在于给底坑作业人员留够一定的安全空间,也就是就算在电梯最危险的状态下蹲下,底坑作业人员依旧可以防止受到挤压伤害,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躲避空间,在加装电梯的过程中,浅底坑技术往往会舍弃这个空间,通过其他的安全保障措施来防止和控制风险,简而言之是利用主动预防的措施来对被动预防的措施进行替代,那就是加装相应的保护机制,确保电梯的稳定性,任何安全装置误动作或者动作都有可能引起电梯故障,所以,设置过多的保护装置可能会对电梯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果安全装置短期或者失效就有可能影响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在维修的过程中,浅底坑需要维修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对进出底坑的必要步骤进行了限定,从机械防护理论的角度分析,人为的主动操作越多,也就会造成更大的风险,导致作业人员的风险增加。

2.2对电梯运行的影响

因为电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在电梯井道当中往往会布置一些强迫减速开关、极限开关、限位开关等,在蹲底撞击缓冲期前,电梯会将这些开关处罚,这些开关的安装位置作用和电梯的运行速度息息相关,运行速度又会对底坑的深度产生影响,为了确保电梯的具有安全的机械系统,需要设定轿厢的越程距离,一定要超过设定值,不能随意更改,需要确保轿厢蹲底与地面高度,这个越程距离需要尽量的进行控制,缩小的越程距离就会让电梯的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电梯不管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曳引机悬挂装置都会出现弹性压缩,尤其是深长的钢丝绳,需要,控制其平层的精度偏差,这些因素都会对越程距离产生影响,如果越程距离小于设定值,就会让电梯出现蹲底或者停梯等故障。

2.3对维护人员的影响

在日常维护保养当中,底坑的操作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底坑当中会设置一些安全保护装置,所以维修人员需要频繁出入底坑,为了弥补空间不足出现的问题,浅底坑技术往往会增加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说在机械电气安全系统、机械式的执行装置等,用于对维修人员进行保护,确保维修人员在地勘作业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空间,维修人员首先需要将机械只停装置打开或者预触发停止装置,确保电梯下方具有一定的安全空间,与此同时在电梯安全系统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需要对电梯的检修运行方向进行控制,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如果出现误操作,都有可能严重影响人生安全。电气设备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如果保护装置或者止停装置失效,就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底坑的工作人员。

3浅底坑技术安全提升方案研究

浅底坑施工技术解决了底坑无法开挖的问题解决,并且可以控制施工周期,然而其技术会将原有的电梯强制保护规范和标准当中规定打破,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舍弃被动预防空间为代价的,其额外的保护装置以及紧凑的空间结构,又会影响其稳定性,而在常规电梯使用的过程中,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应用浅底坑技术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维护和管理,另外出台相关的法规和规定,保证电梯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的状态。

在使用浅底坑技术的过程中,相关的制造企业需要对维修操作手册进行详细的编写,对相关的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另外要尽量缩短维护周期,及时出台相关的规定经营,保证同类型电梯的维护符合要求,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进一步的确保电梯安全装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当前可以通过物联网监控手段,对电梯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为电梯的故障维修和电梯救援提供准确的数据,避免维护人员长时间的进行故障的排查和判断,确保维护和救援的高效率。

结束语

浅底坑施工技术已经普遍用于老旧小区的电梯加装,这种技术虽然可以解决相应的问题,仍然会出现很大的弊端,在对这种技术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应急处理办法、保养规范以及验收规则,需要对这项技术的前置条件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如果无法安装常规电梯,需要对这种技术进行谨慎使用,并且积极探索相关的保护手段,确保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齐智.浅谈浅底坑电梯的安全保障[J].才智,2012(10):66.

[2]李嘉.浅议电梯安装工程项目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3):81-81.

[3]朱维良,茅顺,常达.用于实现浅底坑电梯的井道底部维修空间的安全装置:,CN201825610U[P].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