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65例临床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65例临床治疗体会

金永泽

金永泽

【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治疗方法,以有效提高预防、诊断水平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65例临床治疗资料,综合分析患者病因,临床表现,易联合感染间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全部6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无边缘性骨髓炎以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开引流患者伤口痊愈良好;患者治疗时间为6-11d,平均治疗时间为8.7d。结论针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取早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有效处理感染部位,同时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积极给予敏感抗生素,并结合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作为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指颌周,颜面及口腔咽喉区软组织多个间隙化脓性炎症[1];其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等特点[2];患者行早期有效治疗,多可在1周内痊愈[3];但如果早期诊断治疗延误,感染扩散,往往容易引起败血症,海绵窦静脉炎以及纵膈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65例临床治疗资料,综合分析患者病因,临床表现,易联合感染间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并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治疗方法,以有效提高预防、诊断水平及治愈率,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65例,患者均合并有2个及以上间隙感染;其中男性24例,女性41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为42.3岁;病程6-29d,平均病程为12.3d。按照感染部位划分:咬肌间隙16例,颌下间隙11例,眶下间隙10例,颊间隙9例,咽旁间隙7例,口底间隙7例,翼下间隙5例,颏下间隙2例;按照病因划分:牙源性感染36例,医源性感染7例,外伤性感染13例,腺源性感染6例,血源性感染3例;全部65例患者中仅2例实验室检查未发现细菌,其余63例按照感染细菌划分,溶血性链球菌2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9例,大肠杆菌15例,铜绿假单胞菌8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痰液、脓液细菌学检查;首先给予大剂量抗生素联合使用,一般使用青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甲硝唑或替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联合静脉滴注,疗程一般为4-6d。对于感染肿胀严重者可以给予适量激素治疗。待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确定后,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感染早期可以在病灶部位外敷药物治疗,对于形成脓肿灶患者应当及时性切开引流治疗,术前局部麻醉,小切口切开,之后钝性暴露脓腔;术中应当注意清除病灶彻底,保证脓液引流完全,使各感染间隙联通,引流管放置方式根据病灶范围,位置,深浅选择,包括对口引流以及片状引流;对于感染脓腔较大,位置较深患者,术中还应行病灶灌洗。灌洗时首先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之后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溶液再次冲洗。术后5d患者症状稳定及引流液无异常可考虑拔除引流管;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2结果

本组全部6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无边缘性骨髓炎以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开引流患者伤口痊愈良好;患者治疗时间为6-11d,平均治疗时间为8.7d。

3讨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临床常见颌面部炎症反应之一,其多为继发感染,且细菌引起感染占总患者数80%以上。患者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严重者出现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增多及意识障碍等,厌氧菌导致坏死性感染者则多表现为局部水肿,皮下积气等,有捻发音出现。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应当采用综合疗法,即早期大剂量,联合应用抗生素;根据实验室细菌学检查,针对性使用敏感抗生素;对于脓肿病灶及时切开引流,彻底清除;同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纠正机体代谢紊乱,做到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以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部6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无边缘性骨髓炎以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开引流患者伤口痊愈良好;患者治疗时间为6-11d,平均治疗时间为8.7d。综上所述,针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取早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有效处理感染部位,同时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积极给予敏感抗生素,并结合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桂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56例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168-2169.

[2]李阳阳,白高进.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9例治疗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914.

[3]张春旭,梁新华.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1):55-57.

[4]牛金城.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72例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30(19):3116-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