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疗效分析

方平许玉霞△雷霞

方平许玉霞△雷霞(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四川南充637000)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苗圃基金。

作者简介:方平(1975-),男,硕士,四川兴文人,讲师,研究方向:新生儿。△通讯作者:许玉霞。

【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中重度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纳洛酮治疗组42例患儿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0.05~0.1mg/kg)静滴治疗5天,常规治疗组41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生后7天、14天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患儿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纳洛酮治疗组生后7天及14天NBNA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中重度HIE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纳络酮;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030-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多继发于分娩过程及分娩后窒息,表现为一系列的临床脑病症状,中重度HIE常可引起不可逆的组织损伤,导致胎儿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到目前为止,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临床多采用综合治疗。近年来,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缺血性脑病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纳络酮则能有效地逆转阿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各种效应。为探讨纳络酮治疗HIE的价值,2008~2009年我科在传统治疗HIE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83例足月新生儿HIE患者是本院2008年1月一2009年12月收治,诊断符合2004年修订的新生儿HIE诊断依据和分度为标准[1],且经头颅CT检查确诊,排除先天性畸形、宫内感染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按患儿出生时间编号,查随机表格分为两组。两组HIE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8]上相同,如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控制惊厥、降低颅压、据病情不同适当给氧及纠正酸中毒等。纳洛酮治疗组在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剂量每次0.05~0.1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20mL静脉滴注,2-3h滴完,每天1次,疗程5天。

1.2方法

1.2.1一般资料分析:收集83例HIE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分娩方式、临床分度、入院日龄、出生体重、胎龄等,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有无差异。

1.2.2观察方法及疗效评价

1.2.2.1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每天检查并记录所有患儿呼吸、心率、胃肠功能、意识状态、前囟张力、肌张力和原始反射,记录患儿呼吸衰竭消失时间、胃肠功能紊乱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

1.2.2.2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83例患儿均在生后7天及14天天由专业人员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从表1可看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HIE患儿在性别、分娩方式、临床分度、入院日龄、出生体重及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

新生儿HIE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早期可表现有潮式呼吸,晚期表明抽泣样呼吸、叹气样呼吸、双吸气、呼吸暂停以及下颌呼吸等。由表2可见纳洛酮治疗组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在72小时内消失的比率为(83.3%),而常规治疗组为(58.5%)。HIE胃肠功能紊乱有腹胀、腹泻、肝大、便血、黄疽等表现,表2示在72小时内纳洛酮治疗组胃肠功能紊乱消失率为(71.4%),高于常规治疗组为(48.8%)。同时表2显示90.5%的纳洛酮治疗组HIE患儿惊厥在72小时内消失,而常规治疗组为29(70.7%),以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HIE患儿NBNA评分比较,见表3。

表1HIE一般资料的比较

.

表3可见纳洛酮治疗组HIE患儿在生后7天和生后14天NBNA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

3讨论

HIE的发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病理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人们提出了多种学说,其中包括缺氧缺血后的脑细胞能量衰竭学说、细胞钙超载引起的神经元兴奋毒损伤、氧自由基和NO的损失作用及细胞凋亡作用等。研究证明[2],在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时,患儿血浆内β-内啡肽(β-EP)含量明显升高,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而β-EP作用部位广泛,影响很多靶器官效应,表现为呼吸抑制、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血浆β-EP中浓度越高,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越重。β-EP可以通过以下多种途径加重脑损伤和脑水肿。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对四种阿片受体亚型(μ-受体、δ-受体、κ-受体、σ-受体)均有拮抗作用,通过与脑内阿片受体结合而起作用,可解除β-EP对呼吸、心血管交感功能的抑制,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到改善,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循环得以改善,使缺氧的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增加,从而保证脑干等重要组织的血流量,减轻脑水肿、昏迷、偏瘫、惊厥等症状,并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神经细胞的损害[3]。

国内外研究表明,在临床上纳洛酮对中重度有确切疗效[4-6]。本研究治疗前两组HIE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后,纳洛酮治疗组的42例HIE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方法(neonatalbehavioralneurologicalassessment,NBNA)是中国学者吸取美国Brazelton新生儿行为估价评分和法国Amiel-Tison神经运动测定方法的优点而建立的行为神经测定方法,经全国l2城市多中心协作研究证明:NBNA的评分方法较为全面、简便易行且无创伤,能早期发现新生儿脑功能损伤[7]。本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纳洛酮,HIE患儿在7天和14天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表明纳络酮治疗HIE患儿可逆转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阻断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因此,在临床治疗HIE时,加用纳络酮可能改善HIE患儿的预后,缩短新生儿期病程,减少神经后遗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2):97-98

[2]陈晓红.纳络酮抢救小儿昏迷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学,2004,3(5):19

[3]胡春霞,梁艳秋,刘东岳.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6例[J].中国实用医刊,2008,35(6):50

[4]罗用,何刚.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0,1(31):81-82

[5]熊荣志.纳洛酮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2):92-93

[6]徐恩秀,左玲,赵君梅.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5,45(32):57

[7]鲍秀兰主编.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120~135

[8]王倩,王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CT值与NBNA评分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72-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