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彭水县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试论彭水县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李晓静雷艳刘勇

彭水县委党校重庆彭水县409600

摘要:近几年来,彭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以及服务人才的短缺,农村公共服务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投入,还需要政府创新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关键词:彭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彭水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有效地推动了彭水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但总体来看,我县农村公共服务发展依然相对滞后,特别是与县城相比,彭水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大大落后于县城,城乡差别依旧呈扩大趋势。如何加强彭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彭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建设滞后。首先,路的问题。村组公路密度不够,全县撤并村中有187个不通公路,通畅率低。同时,我县农村公路建设问题较多,乡镇施工力量较为薄弱,且有些施工队伍管理不善,偷工减料,导致公路建设质量不高。其次,水的问题。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彭水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利用率极低,人均水资源利用量仅757立方米,仅占重庆人均占有量地45.8%,据初步估算,2020年,彭水灌溉缺水量将达14891万立方米,农村缺水将达1200万立方米。并且,饮水安全问题严重,饮水不安全人口达37万人,占总人口的60.4%。最后,电的问题。电力供给质量较差,农村电网很简陋,供电不正常,尤其是随着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在用电高峰时期常出现低电压现象和供电“卡脖子”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二)农村公共教育文化服务建设缺位。首先,公共教育服务。农村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第一,农村教师结构有待优化。“代转公”教师所占比重较大,占全县教师的14.7%,部分农村学校“代转公”教师达到50%以上,多数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法陈旧;农村教师年龄老化突出,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1岁,50岁以上有661人,有待于加大农村教师储备力度;农村优秀教师流入少、流出多、留住难,相比县城而言,农村教育质量普遍偏低。第二,是农村教育设施设备落后。由于资金缺乏,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上达标率低,部分乡村学校教室偏小,桌椅陈旧,教学用具紧缺,无法满足正常教育活动的需要。其次,公共文化服务,农民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相对于其他区县,彭水是全重庆市公共文化设施底子最薄、条件最差的县,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较为单一,这一点在农村表现的尤为明显。并且我县农村公共文化产品难以推陈出新,缺乏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三)农村公共医保服务建设严重不足。首先,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我县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人才缺乏。乡村医生老龄化现象严重,彭水县乡村医生共有471人,平均年龄为51.4岁,年龄最大的达86岁,其中50岁以上的239人,占全县乡村医生的一半还多;专业人才极为缺乏。据统计,乡村医生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40%,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仅占7.4%。其次就是设施简陋。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仅有业务用房2.8万平方米;0.5万元以上的医疗设施设备总价值仅为661万元;同时乡村医生时常下乡行医,常常依靠步行或私人摩托车,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和强度,影响工作效率。其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这一方面也存在着基层社保服务机构建设滞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滞后等问题。比如,现今彭水还有200多个村未建立村级社保服务平台,已建立的社保平台,工作人员均为兼职,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无保障。

二、彭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财政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政府部门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公共服务建设,政府的角色长期定位于经济领域,财政资金多投入于经济领域,用以发展社会经济,却对公共服务重视不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难以扩大。更别说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政府对于农村的公共服务更是严重忽视,城乡公共服务建设严重不平衡已经成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比较明显的问题。虽然说近几年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和财政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仍然没有大的改观。

(二)人才难以支撑。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优质人才的支撑,但是彭水本身在重庆所有行政区内属于落后偏远地区,物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再加上工资福利待遇并不好,工作任务重、无住房居住条件、个人婚姻问题难解决等原因,很难引进并留住优质人才。更别说比县城条件更差的农村了。以我县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为例,近几年来,我县卫生人员招录率仅达用编计划70%左右,而同时每年流失率近30%。而因乡村医生身份不明、待遇低、无养老保障、工作任务重等原因,大中专毕业生不愿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我县专业医疗人才的短缺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乡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前景不容乐观。

三、彭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彭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县委县政府应该切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在我县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彭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要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主导者,要改变以往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不重要的思想,切实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我县农村公共服务的长远发展,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其次是要结合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科学规划彭水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在规划农村型医疗卫生、科教文化、社会保障建设的时候,要量力而行,规划要适应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乡政府要根据各乡村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多听取农民的意见、多参考基层的建议,突出服务重点,先解决农民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

(二)加大投入,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

首先,改变重经济建设忽视公共服务的想法和做法,将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和本地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制定规划,共同发展。其次,抓住重点,制定灵活的资金配套制度。就彭水农村而言,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应该在教育以及医疗这一方面,尤其是人才的引进和教育医疗设施的更新,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资金应该优先向这两方面倾斜,用以改善彭水农村“求学求知难、求医问药难”的问题。最后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鼓励引导市场力量、村民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三)创新机制,加强彭水公共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问题是我县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创新用人机制和人才培训机制,加大人才培养投入,营造良好用人环境,为彭水农村公共服务的构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首先,政策留人。县委县政府要制定出农村公共服务人才优惠、鼓励政策,对突出人才实行重奖激励,对特别突出的人才,政府应该给与特殊津贴和政治待遇,留住人才。同时向市上争取优惠政策,提高彭水公共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待遇,降低职称评定标准,建立健全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其次,教育育人。充分利用县委党校、进修学校、职教中心等培训资源,加大对彭水农村公共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建立由公共财政、用人单位和培养对象三方共担的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