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进展

王玉娇刘浏张茜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气管插管被广泛运用在临床工作中,这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就有所提高,要掌握对气管插管病人的一系列护理。本文就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气管插管;护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010-02

EndotrachealintubationpatientcareprogressWangYujiao,LiuLan,ZhangQian.

SichuanNanchongCenterHospital,SichuanNanchong637000,China

【Abstract】Endotrachealintubationtechniqueisoneoftheimportantrescuetechniquescommonlyusedinemergencywork,isthemostwidelyusedinrespiratorytractmanagement,oneofthemosteffectivemeansthequickest,arethebasicskillsofmedicalstaffmustmaster,torescuepatients'lives,reducethecasefatalityrateplayacrucialrole.Withthedevelopmentofmodernmedicine,endotrachealintubationiswidelyusedinclinicalwork,itisimprovedtotherequirementofmedicalstaff,tomasteraseriesofnursingpatientswithendotrachealintubation.Inthispaper,thenursingofpatientswithtrachealintubationstatusquo.

【Keywords】Endotrachealintubation;Nursing;Review

1.气管导管的选择

在临床上有两种插管方法,即经口和经鼻插管法。经口气管插管的使用快速而方便,在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时较常使用,但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困难,大多数病人意识恢复初期,可因烦躁不安或难以耐受,导致过早拔管撤机。对这类病人予以适当的镇静或改变插管方式,可保证适时撤机。而经鼻气管插管病人较易耐受导管,术毕不必急于拔管,可待呼吸、反射、意识等恢复充分再拔管[1]。

2.气管导管的固定

在气管导管插入后,妥善固定,防止套管移位、堵塞或脱出。呼吸机管道应固定在支架上,不要向外、下牵拉气管切开套管。随时检查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一般成人气管插管距门齿男性21~23cm,女性19~2lcm[2]。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太长易误入右支气管,太短易滑脱。段春芳等[3]认为,由于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是气管短小,气管插管过深、过浅都会导致严重后果,前者可顶于隆突,或者滑入右支气管,导致左肺不张或急性窒息;后者则易脱出。同时小儿用的导管质地较软、易扭曲。

3.呼吸道湿化

保持气道湿化,吸入气体应加湿加温,正常气管内温度32~36℃,湿度98%~99%。3.1湿化的方法

3.1.1间歇气管内滴药法使用0.45%氯化钠溶液10~15ml间断气管内灌注,即当病人有需要的时候就注入一点溶液,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气道黏膜干燥和脱水。拔除套管后,可从气道内吸出大量痰痂,吸痰次数增加,引起黏膜损伤出血,护理工作程序繁琐,易引起交叉感染[4]。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无菌原则还应观察病人的反应。做到适时吸痰适时湿化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3.1.2持续给药法用输液泵或者微量泵持续注入湿化液,能将湿化液稳定、缓慢而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功能[5],此种方法能减少吸痰的次数,保护呼吸道粘膜不受损失。也对气道的刺激小,而且加之引流通畅,分泌物减少,交叉感染发生也明显降低。

3.2湿化液的选择

3.2.10.45%盐水0.45%盐水优于早期常用的生理盐水。滴入0.45%的盐水使呼吸道处于近似生理湿化状态,可充分改善人工呼吸道的湿化环境,较少引起刺激性咳嗽,痰液变稀,保持了呼吸道纤毛活跃的运动,不易引起痰痂、痰栓,减少了肺部感染[6],痰液稀薄患者能自行将痰咳出,大大减少了吸痰的次数,同时减少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的危险。

3.2.2碳酸氢钠有研究表明[7]5%碳酸氢钠的疗效部分可能与其碱性pH值有关。在碱性溶液中,痰的吸附力降低,并可加强内源性蛋白酶的活性与纤毛运动。当注入5%碳酸氢钠使呼吸道的环境处于碱性状态有利于痰液的软化、稀释,能咳出或吸出较多、较大的痰血痂。此种湿化效果更大,有利于痰液的稀释排出。

3.2.3无菌蒸馏水有研究表明[8]无菌蒸馏水进行呼吸道湿化较少引起刺激性咳嗽,不易引起痰痂、痰栓,因而痰液较稀薄,减少吸痰次数,降低了呼吸道粘膜损伤的危险。但是其对呼吸道刺激大,用于痰液粘稠且多的患者。

4.经气管导管吸痰

4.1吸痰指征

患者出现咳嗽、喉头闻及痰鸣音、呼吸不畅、血氧饱和度下降、听诊肺部有罗音、呼吸机压力升高或潮气量下降等指征时,即应给予及时吸痰。

4.2吸痰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吸痰前先充分吸氧,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制度,动作轻柔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同时应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吸。吸痰管应自下慢慢上提,并左右旋转,以吸净痰液。下吸痰管时不要用负压,导管下到最深处再上提1cm,并开放负压后,旋转上提吸引管,成人吸痰时间<15s、小儿<10s[9]。吸痰管取出后,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气道、口腔使用的吸痰管与盐水必须分开使用,并且应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分泌物。

5.气管导管的拔管

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可拔出气管导管,拔管前做好解释工作[10]。拔管时应充分吸氧并且吸进口腔内的痰液后再拔管,拔管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6.加强口腔护理

为了防止下行感染,每天应给予2~3次口腔护理以减少细菌数。口腔护理液可根据口腔的pH值选择。pH值高时可选用2%~3%硼酸溶液;pH值低时选用2%碳酸氢钠;pH值中性选用1%~3%过氧化氢[11]。

7.小结

综上所述,在对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上,不论是从气管导管的选择、气管导管的固定、呼吸道湿化的方法和湿化液的选择、吸痰指征和方法以及气管导管的拔管和口腔护理等方面,同行都做了自己的努力,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对于气管插管这种侵入性的操作,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口腔、泌尿系统、肺部、皮肤等并发症形成。同时防止误吸,对昏迷或有吞咽障碍者应放置鼻饲管进行鼻饲。术后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室内温度18~20℃,湿度60%~70%。

【参考文献】

[1]叶庆明等.经鼻气管插管的再认识[J].现代医院,2007,7(4):50-51.

[2]王保国主编.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

[3]段春芳,王炳娥.小儿心内直视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1):136.

[4]徐曰东,林程.人工气道湿化应用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3-44.

[5]袁志红.气管切开患者两种人工呼吸道湿化法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7,9:36-37.

[6]吴娟,尤庆生.0.45%氯化钠溶液与灭菌注射用水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湿化中的对照[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