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

蒋雪梅

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蒋雪梅

【摘要】课堂教学中得出的往往是现成的结论,学生常被知识限制在狭窄的思维空间里。因此。课后适量补充些难度适当的情景题、应用题、开放题等,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能力的空间,从而以学生自己擅长的方式构思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独特的解法,提出各式各样创新问题,并加强讨论交流,以充分发掘隐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8-0025-01

在高层次的追求中不少课堂教学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然而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及课后的处理: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简单=易学”等方面的误区,以及学生知识理解不深等内在因素,共同造成了“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只能从双方入手,合理引导。教师必须关注教与学之间的差距,并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探索,逐步让学生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方知深”的真谛,激发学生自觉的拓展知识的视野,开启思维的闸门,唤醒沉睡的潜能,放飞囚禁的情愫,展示创造的才华。本文从教和学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开放学习环境由”堵变导”等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教的外在因素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三大误区,现分析如下:

误区之一:简单=易学。教师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殊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存在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不清楚,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为学生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

误区之二:多讲=高效。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目标,但是提高效率须紧扣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应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潜心钻研教材,在明确教材系统及其主次的基础上,灵活自如地“裁剪”教材,宁可少些,但要精些,切实给学生编织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懂一点,晓一类,通一片。

二、学的内在因素

从学的方面来说,在教师的指导之外,更需要学生自己下功夫反复的练习与体会.会不会做题跟学生掌握知识的质

量、思维能力的高低、意志坚强的程度紧密相关。

内因之一:懂≠会.从知识上看,有的学生觉得懂了,可一做题就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例如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已熟悉,但遇到下面的问题,为什么还做错呢?内因之二:会≠对。从能力上看,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的学生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题易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使解题陷入困境。

三、教学策略

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使其在躬行的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具体如何来实施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开放学习环境:由堵变导。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年龄特点,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得出和发展的过程,加上教师的适时加入,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而独立作业时这些隐形的“手脚架”已不复存在,学习环境由合作交流变为独立思考,导致一些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在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的运用上发生障碍,心理上萌生畏惧情绪,于是作业的抄袭现象便产生了。面对这种情形,传统的做法是采用消极地“堵”,我的观点是采用积极地“导”,即当学生作业实有困难时,允许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再独立完成,但必须在题后作回顾反思,找出思路受阻的原因,这样既保护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较好。

2、优化学习心理:促进迁移。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学习时间相隔越长,又不复习巩固,就越容易遗忘,因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削弱。此外一些形似质异的信息相互之间产生作用和干扰,增大了解题的选择性和迷惑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复习唤起对知识的回忆与构建: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联系与差异:通过归纳使单个知识与方法系统化网络化:通过反思,使感性的认识不断走向理性和成熟。而独立作业测试时,这些心理场景荡然无存,因而对于一些中差生在心理上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可见课堂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只有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激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做中学、辨中明、思中悟,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提升思维品质:循序渐进.心理学把学习能力划分为“显能”与“潜能”,显能测试时,题目的设问和答案的要求等一般都较确定,即以知识为立意;而潜能测试时,题目都采用开放性、学生自己构思答案的做法,即以能力为立意。所以,从智能水平上讲,上课听懂是一个层面,而作业测试是一个更高的层面。

因此,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让学生多参与思考练习,以养成全面细致考虑问题的习惯;应让学生多参与探索交流,以养成从本质上去考虑问题的勇气应让学生多参与质疑反思,以养成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