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压疮管理路径的设计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三级压疮管理路径的设计及应用

杨华

杨华(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柳州545002)

【中图分类号】R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196-02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预防压疮的管理新方法。方法成立护理部、大科、病区三级压疮管理小组,设计三级管理路径。根据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评分结果,对存在不同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分层级的管理和监控。结果2012年1-4月全院无院内压疮发生。结论三级压疮管理路径的应用,使压疮的预防更为科学、系统和规范,提高了压疮防范的效果。

【关键词】压疮管理路径设计应用

压疮为人体局部组织因过长时间的局部压力而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质的病理变化。压疮不仅只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病变问题,也对整体的健康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压疮问题都非常重视,我国也将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已备案除外)列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之一。但在临床中,仍未能完全避免院内压疮的发生。据统计,—般医院的压疮发生率为2.5%-8.8%,甚至高达11.6%[2]。为了更好地预防压疮的发生,自2012年1月以来,我院护理部设计了三级压疮管理路径,对存在不同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分层级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方法

1.1成立护理部、大科、病区三级压疮管理小组,负责指导、监控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效果追踪。

1.2设计一、二、三级管理路径,路径中明确规定不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所需采取的防范措施、上报的程序、会诊、监控的要求等,使压疮的管理更为具体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1.2.1一级管理路径设计:适用对象为Braden评分得分15-16分患者,直接实施者为责任(当班)护士,负责落实各项预防措施,24小时内上病区护士长,每周进行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再次评估。质量监控者为病区护士长,负责判定责任(当班)护士首次及再次评估的准确性,督促、指导护理措施的落实,必要时组织一级压疮管理小组会诊,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及指导。

1.2.2二级管理路径设计:适用对象为Braden评分得分12-14分患者,要求责任护士每3天再次评估患者,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护士长、科护士长负责各项措施的质量监控,必要时组织二级压疮管理小组会诊。

1.2.3三级管理路径设计:适用对象为Braden评分得分<12分患者,要求责任护士每日评估患者,及时落实各项措施,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对压疮预防实施全程的干预和监控,对疑难病例,组织三级压疮管理小组会诊。

1.3具体实施方法:由责任(当班)护士按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危重、自主活动障碍、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在入院(转科)时,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首次评估,15-18分为发生压疮低危患者、13-14分为中危患者、<14分为高危患者,根据评分结果,低、中、高危患者分别进入一级(病区)、二级(大科)、三级(护理部)管理路径,进行分层级的管理和监控。

2结果

2012年1-4月全无院内压疮发生。

表12012年1-4月不同压疮危险因素患者发生压疮情况汇总

Braden评分路径人数(n)发生压疮人数(n)

15-18分一级路径1680

13-14分二级路径640

<14分三级路径610

3讨论

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和及时监控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近年来,各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压疮管理制度,通过对压疮高危患者的筛查、预报、会诊和监控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病人难免压疮的发生率。但据临床观察,压疮低危患者存在50%的压疮发生率、中危患者存在60%的压疮发生率,如果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预防,同样会成为压疮发生的易发人群。我院在2011年1月-12月间所发生的院内压疮,低、中危患者的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80%。因此,要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在加强高危患者管理的同时,也应对压疮低危、中危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监控。

三级压疮管理路径的应用,使所有存在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早期得到干预,并通过各级压疮小组的会诊及指导,使患者得到更为科学、系统的护理,提高了压疮防范的有效性。

管理者高度重视是预防压疮的保障[3],压疮的预防,应是一个全程、全方位的系统管理,仅仅依靠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不断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才能更好地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新中.伤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32.

[2]于青,于兰.压力性溃疡危险因素的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1996,11(2):78.

[3]张志兰.ICU高危压疮病人监控管理及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3):119.